脑雾是你的脑袋在求救!发炎久了恐烧出失智,4个改变帮大脑重开机

2025年05月13日 15:53 简体 正体   评论»

“脑雾”这个词,应该是新冠疫情后才真正被大家注意,不过,当这个词汇被提出来后,很多人才惊觉,原来自己过去早就有这情况了,这些思绪混沌、变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可能并不是单纯的疲劳或压力,而是一种大脑发出的警讯。

“脑雾”=大脑,脑袋卡住的感觉,其实是大脑在求救

您是否常常感觉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做,可是就是想不起来。脑袋像被一层厚厚的雾笼罩,怎么想都不清楚?明明睡得够多,却依然浑浑噩噩,记忆力下降,做事没效率,甚至连对话时都觉得反应变慢?这种“脑袋卡住”的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脑雾”(Brain Fog)。

过去,许多人以为这只是压力太大、,甚至是变老的正常现象。但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脑雾的背后,其实藏着一场“慢性”的风暴,正在悄悄影响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思考、情绪与认知功能逐渐受损。这不只是短暂的不适,长期下来甚至可能与忧郁症、焦虑症,甚至失智风险有关。

如果您也常觉得脑袋不灵光,那么,是时候重新检视您的了!

当大脑“短路”:为什么我们会有脑雾?

脑雾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医学诊断,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状态,许多者、长新冠(Long COVID)康复者、压力过大的人,甚至只是睡不好、饮食不均衡的人,都可能有这种感觉。

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时,大脑的背景运作,也就是“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会受到影响,这个系统负责自我思考、记忆、决策,甚至控制情绪。如果预设模式网络功能受损,就像手机的背景程式当机,导致思考变慢、记忆力变差、专注力下降,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忧郁、焦虑,连情绪都变得不稳定。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发现,血液中的发炎指标 IL-6浓度越高,预设模式网络的某些区域就会“连线异常”,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这意味着,当身体发炎时,脑雾就可能跟着来袭,而这样的影响不只是短暂的,长期下来甚至可能增加阿兹海默症或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风险。

是压力、食物,还是睡眠?这些都是“脑雾推手”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每一项都可能成为脑雾的催化剂。如果每天吃大量高糖、精致淀粉和,这些食物会让血糖剧烈波动,并刺激发炎反应,让 IL-6飙升,进一步影响大脑运作。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身体会分泌大量压力荷尔蒙(皮质醇),这不只影响睡眠品质,也会让大脑的发炎状态恶化,导致思考变得迟钝、反应变慢。

如果睡眠品质差,或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身体的修复机制就会被打乱,大脑无法清除累积的发炎因子,结果让我们白天醒来时,依然感觉疲惫、脑袋不清楚,这就是所谓的“睡眠不足型脑雾”。

甚至,长时间待在污染的环境中(如空气质量不佳的都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我们吸入的污染物和自由基,也会对大脑造成氧化压力,进一步加重发炎反应。

简单来说,饮食、压力、睡眠、环境,这些因素会联手“点燃”脑雾,让我们的大脑陷入长期发炎状态。

如何破解脑雾,让大脑“重开机”?

如果脑雾是发炎引起的,那么我们的对策,就是降低发炎、帮助大脑恢复运作。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医学理论,而是我们每天都能做到的小改变。

第一步,从饮食开始。饮食可以有效降低 IL-6浓度,改善大脑功能。Omega-3脂肪酸(如鲑鱼、亚麻籽)、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如蓝莓、黑巧克力)、发酵食品(如优格、泡菜)都能帮助大脑“灭火”。相反地,精致糖、加工食品和过量红肉,则会让发炎更严重。

第二步,动起来。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瑜伽或游泳,不只是对心血管好,更能帮助大脑释放“天然抗发炎物质”,降低 IL-6,改善 DMN功能。研究显示,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能有效减少慢性发炎的影响。

第三步,睡个好觉。睡眠是大脑最强的修复机制,当我们进入深层睡眠时,大脑会启动“垃圾清理系统”,排除发炎因子,让思考恢复清晰。因此,每天睡满7-9小时,固定时间入睡,避免睡前,都能有效改善脑雾。

第四步,学会“按下暂停键”。现代人用脑过度,生活节奏太快,我们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导致发炎失控。每天花10分钟练习深呼吸、正念冥想,或者只是静静地喝杯茶,让副交感神经启动,能够有效降低发炎反应,帮助大脑回归正常运作。

“脑雾”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反映

很多人以为脑雾是年纪大了、压力太大、体质不好,却没想过,这其实是大脑在告诉我们,它正在发炎,需要帮助。我们的身体其实非常有弹性,只要开始做出改变,脑雾的情况就能逐渐改善。从今天开始,试着吃得更健康、睡得更好、多运动、少焦虑,让大脑“重开机”,找回最清晰、最有活力的自己。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