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必备知识之血压的早晚变化规律

2021年01月06日 7:26 简体 正体   评论»

血压的早晚变化规律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控制,身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指征在一天中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我们称这一特性为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人体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表现为晚上血压偏低而白天血压偏高。

正常人清晨觉醒和起床后血压明显升高,在08:00-10:00血压达到高峰,之后下降;在16:00-18:00血压再次升高,之后会再次缓慢下降;在夜间血压会持续下降,直至凌晨02:00-03:00血压降至最低值。血压变化曲线像一个长柄的“勺子”,这种现象称为“杓型”现象。人体的这种变化节律恰好顺应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活动规律,极大地保护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群中,这种节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有数据统计: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有69%的人的血压呈非杓型状态,是中的3倍以上;在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群中,丧失正常杓型血压节律的人比例更高,达到83.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易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同时增加、脑卒中、死亡等风险。

因此,对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要通过动态血压监测逐渐摸索出血压的变化规律,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

种类、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尽早恢复正常的“勺形”昼夜节律变化规律,降低心疾病及的风险。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保健时报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