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5个行为好毒!研究:台湾人体内塑化剂浓度,高于欧美国家2~7倍

2025年05月07日 15:51 简体 正体   评论»

已经被认定是可能的致癌物质,台北医学大学的研究更发现,人体内塑化剂浓度比欧美高2~7倍,小心塑化剂早已渗透日常!如果常常用装热汤、塑胶餐具重复使用,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日常生活中有5个危险行为,很容易不知不觉把毒物吃下肚!

北医研究:国人体内塑化剂浓度高欧美2~7倍

塑化剂(EDCs,又称环境)会影响人体系统,说到塑化剂的危害,包含可能提升乳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等癌症风险,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不正常性发育、生殖力降低、脑下垂体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有关。

而台北医学大学近来与国家卫生研究院合作研究,调查2013~2016年竟发现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代谢物浓度惊人,高于德国、、加拿大等许多,且18岁以下孩童又高于成人!北医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廖凯威在记者会上说明,塑化剂代谢物有很多种,以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为例,部分代谢物浓度甚至为先进国家的2~7倍。

“由于塑化剂代谢出体外所需时间不长、只需要几天,结果显示台湾民众日常在塑化剂的暴露非常普遍。”简单来说,塑化剂是可以被代谢及排出的,不过体内的塑化剂浓度却很高,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太常接触、甚至已经成习惯!

教授示警:塑化剂早已渗透日常…这5动作很毒

仔细探究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食品包装”和“使用习惯”,因为很多经常接触到的塑胶制品,其所含部分物质就有干扰内分泌的特性。北医食品安全检验暨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萧伊伦就在记者会上列出“5大NG行为”包含以下:不沾锅涂层磨损却舍不得换

常使用塑料袋装热汤、纸餐盒装热食

小吃店的美耐皿餐具装热食

食物包裹保鲜膜微波加热

常使用一次性塑胶餐具

想避免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最好尽快改掉上述这些习惯,尽可能多使用能够重复利用的玻璃环保餐具。至于塑胶制品不是不能用,不过最好遵循规范使用,根据环保署建议,例如原本只能单次使用的塑胶餐具,就绝对不要拿来重复用;而承装食物的容器也要注意适用温度,以利降低环境荷尔蒙的接触量!

来源:早安健康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