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吃肉,真的比吃素好

2025年05月08日 9:11 简体 正体   评论»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常被贴上“健康、养生”的标签。

少油少盐、营养均衡,似乎天然与身心健康绑定。

然而,一项发表于《情感障碍杂志》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

该研究通过分析1.4万名巴西成年人的数据发现,的抑郁症患病率竟是肉食者的两倍以上。

研究团队利用“巴西成人健康纵向研究”的数据,对比了82名素食者与肉食群体的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素食者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优,生活方式也更“健康”——吸烟饮酒比例低、运动量更大、仅为肉食者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健康画像下,他们的抑郁发作风险却显著升高。

即便调整了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干扰因素,素食者的抑郁风险也仍比肉食者高137%。

这种矛盾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线索。

一是营养失衡:素食者的蛋白质、2、铁和锌的摄入量明显不足。

例如,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它不仅是神经系统的“润滑油”,更是合成血清素(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关键原料。

二是饮食结构异化:尽管素食者减少了红肉摄入,但超加工食品(如素肉替代品、精制面点)的消费量却更高。

这类食品往往高糖高盐,可能通过扰乱肠道菌群间接影响情绪。

除了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压力同样不可忽视。

在巴西这样以烤肉文化闻名的国家,素食者常面临社交孤立——“聚餐时只能吃沙拉”的尴尬,可能转化为心理负担。

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反向因果假说:抑郁情绪本身可能促使人们选择素食。

当人们试图通过改变饮食缓解心理痛苦时,却可能因营养缺失而陷入更深的情绪泥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这项研究并未否定素食的益处——它对心血管疾病和的预防作用已获广泛认可。

但数据提醒我们:饮食选择需要个性化考量。

对于易感抑郁的人群,盲目追求素食可能导致“拆东墙补西墙”的风险。

此外,研究也留下了未解之谜:究竟是素食导致了抑郁,还是抑郁催生了素食?这还需要更长期的追踪验证。

来源:国际科学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