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零件坏了 胸闷昏厥气喘小心是瓣膜钙化狭窄
二尖瓣脱垂是心脏瓣膜最常见的病症,这类患者随著年纪增长,瓣膜钙化速度会变快。台湾62岁的王先生因活动时喘不过气、双下肢水肿就医,诊断为严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长庚医疗团队考量患者长期贫血且有胃溃疡病史,选择生物瓣膜能给其较佳的生活品质,术后至今三年,未发生出血或栓塞并发症。
林口长庚心脏血管外科主任陈绍纬表示,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作用为阻止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左心房。
当运作出现问题时,病人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头昏晕厥、体能下降、下肢水肿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衰竭。
二尖瓣发生问题时,及早修补预后较佳,若钙化严重则要考虑置换。陈绍纬以个案王先生为例,心脏超音波显示瓣膜钙化严重,需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评估病史以及年纪等因素,讨论进行生物瓣膜置换手术,避免机械瓣膜需长期服用抗凝血剂与增加出血的风险。
陈绍纬说,机械瓣膜优点是耐用性高、再手术机率低,但需终生服用抗凝血剂以预防血栓。若凝血剂剂量不足,可能引发脑中风、肠道或下肢血管阻塞;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脑出血或肠胃出血。
若患者曾经接受其他手术或侵入性检查时,需住院调整抗凝血剂药物,这些都是评估重点。
另外,生育年龄女性还需注意药物可能致畸胎风险,而生物瓣膜的优点则是术后仅需服用3个月凝血剂,无需终生服用,但瓣膜退化较快。
陈绍纬强调,过去的临床指引以患者年龄作为主要考量,因年长者再次开刀风险高、手术难度也较高,建议65岁以下患者选用机械瓣膜,65岁以上选用生物瓣膜。
长庚研究团队最新的研究显示,二尖瓣疾病的病因多样且复杂,同样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病因的患者在瓣膜选择上应有不同的策略,是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关键,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于2024年6月国际级重要期刊“国际外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林口长庚麻醉部副部主任陈俊宇表示,这项研究共分析台湾健保资料库2002置2018年间共9201位二尖瓣置换患者,探讨不同病因及年龄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病因应有更适合选择的二尖瓣瓣膜,例如: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感染。研究发现,曾在住院期间出现中风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2.风湿性心脏病:由风湿热引起的自体免疫疾病。研究显示,60岁以上患者即可选择生物瓣,以避免终生服用抗凝血剂可能的伤害。
3.退化性二尖瓣逆流:是因瓣膜退化导致功能失调。70岁以下患者机械瓣存活率较佳。
4.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由冠心病导致的左心室重塑造成的瓣膜功能障碍。由于预后较差,无论选择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对存活率的影响都不显著。
来源: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