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零件壞了 胸悶昏厥氣喘小心是瓣膜鈣化狹窄

2025年04月17日 15:40 簡體 正體   評論»

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病症,這類患者隨著年紀增長,瓣膜鈣化速度會變快。台灣62歲的王先生因活動時喘不過氣、雙就醫,診斷為嚴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

長庚醫療團隊考量患者長期貧血且有胃潰瘍病史,選擇生物瓣膜能給其較佳的生活品質,術後至今三年,未發生出血或栓塞併發症。

心臟主任陳紹緯表示,二尖瓣是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的瓣膜,作用為阻止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左心房。

當運作出現問題時,病人會感覺、喘不過氣、頭昏暈厥、體能下降、下肢水腫等癥狀,甚至導致

二尖瓣發生問題時,及早修補預後較佳,若鈣化嚴重則要考慮置換。陳紹緯以個案王先生為例,心臟超音波顯示瓣膜鈣化嚴重,需進行二尖瓣置換手術,評估病史以及年紀等因素,討論進行生物瓣膜置換手術,避免機械瓣膜需長期服用與增加出血的風險。

陳紹緯說,機械瓣膜優點是耐用性高、再手術機率低,但需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若凝血劑劑量不足,可能引發腦中風、腸道或下肢血管阻塞;劑量過高則可能導致腦出血或腸胃出血。

若患者曾經接受其他手術或侵入性檢查時,需住院調整抗凝血劑藥物,這些都是評估重點。

另外,生育年齡女性還需注意藥物可能致畸胎風險,而生物瓣膜的優點則是術後僅需服用3個月凝血劑,無需終生服用,但瓣膜退化較快。

陳紹緯強調,過去的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因年長者再次開刀風險高、手術難度也較高,建議65歲以下患者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用生物瓣膜。

長庚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顯示,二尖瓣疾病的病因多樣且複雜,同樣對患者的長期存活具有顯著影響。不同病因的患者在瓣膜選擇上應有不同的策略,是二尖瓣置換手術成功關鍵,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24年6月國際級重要期刊「國際外科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林口長庚麻醉部副部主任陳俊宇表示,這項研究共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2002置2018年間共9201位二尖瓣置換患者,探討不同病因及年齡對存活率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病因應有更適合選擇的二尖瓣瓣膜,例如:1.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心內膜感染。研究發現,曾在住院期間出現中風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更安全的選擇。

2.風濕性:由風濕熱引起的自體免疫疾病。研究顯示,60歲以上患者即可選擇生物瓣,以避免終生服用抗凝血劑可能的傷害。

3.退化性二尖瓣逆流:是因瓣膜退化導致功能失調。70歲以下患者機械瓣存活率較佳。

4.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由冠心病導致的左心室重塑造成的瓣膜功能障礙。由於預後較差,無論選擇機械瓣還是生物瓣,對存活率的影響都不顯著。

來源:世界日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