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错误的“急救常识”,你还在用吗?当心“好心办坏事”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
你是怎么做的呢?
卡鱼刺大口吞饭喝醋?
烫伤了抹牙膏?
这些都是错误的急救方法
不仅会延误救援时机
还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急诊科主任闵榴芳
今天为大家讲一讲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急救误区
误区一
烫伤后抹牙膏
烧伤、烫伤后,很多人会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酒精、紫药水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
1、危害
涂抹牙膏后能让患处暂时感觉清凉,给人带来“涂牙膏真的很有效”的错觉,其实这仅仅是因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凉爽过后,带来的有可能是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
同样的,烫伤后涂酱油、香油等,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刺激伤口,加深受伤程度,增加感染机会。
2、正确做法
普通烫伤之后,应该迅速用流动的冷水冲烫伤部位,至少冲5分钟,严重时冲20分钟以上,直到不觉得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轻度烫伤,在冲水后,可用干净毛巾或纱布包上冰块(用保鲜袋装好,避免融化滴水)进行冷敷,降低受伤处的温度,缓解疼痛、减少组织进一步热损伤。
如果烫出了水泡或更加严重,不要弄破水泡,及时找医生处理。
闵榴芳主任提示:很多人平常还会用牙膏祛痘、治脚气、涂痱子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误区二
鱼刺卡喉喝醋、吞饭团
吃饭时很多人都遇到被鱼刺或生硬食物卡到喉咙的情况。通常都会使劲吞咽食物,甚至大量喝醋、喝水以求缓解。
1、危害
喝醋并不能软化鱼骨头,喝多了反而灼伤食管、胃黏膜;吞馒头吞饭这样的动作,则可能把鱼刺越带越深,刺破食管或者血管,风险更大。
2、正确做法
如果感觉有鱼刺卡住可以用筷子或匙柄轻轻压住舌头,露出舌根,打手电筒照能否看到有鱼刺等异物。越不舒服说明鱼刺离口腔越近,有时可用手或镊子将异物夹出。
如果实在取不出来就别勉强,赶紧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来处理。
误区三
流鼻血时仰头、塞纸?
流鼻血最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仰头塞纸,等过一会就会止住。其实这样的方法也是错的。
1、危害
头后仰,鼻血只是不往外流了,但还是通过后鼻孔往体内流,没有一点作用。出血量很大时,仰头还易把血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2、正确做法
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10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果还出血,可稍微移动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一般普通的流鼻血5-10分钟就会自行停止。如果经过压迫2次后仍止不住出血,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闵榴芳主任提示:举胳膊的方法也不能止住鼻血。举起对侧胳膊不会导致本侧鼻孔内的神经受到刺激,也就起不到任何效果。
误区四
止血时,用力捆扎?
做饭时,一不小心切到手,鲜血直流。一般人都会用纱布或创可贴紧紧勒住伤口,有时把手指都勒紫了。
1、危害
其实,这样会阻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肢体肿胀、青紫,严重的还会造成肢体末端坏死。
2、正确做法
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用清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应先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盖伤口用手按压5~1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伤口止血),若血液浸湿纱布,最好也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后,用绷带、布条包扎伤口。
还可以用手指将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头上,阻断血流。此法适用于四肢,但由于影响血液供应,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误区五
晕倒掐人中?
有人晕倒了怎么办?也许很多人下意识地就是掐人中。“掐人中”一直以来被奉为“急救神技”。但是这种方式在临床上主要针对于晕厥的患者,对大多数患者不仅无效,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1、危害
人在仰面倒地时,大多数气道是开放的。而掐人中的时候,常常把患者的头抱起来,抠住下巴的手往下使劲用力按压。大拇指在掐人中的时候,其余四指会自然地放到下巴处用力,这样反而会让伤者的嘴闭紧,口腔分泌物无法排出,造成窒息或呼吸道堵塞的严重后果。
2、正确做法
对于晕倒、昏迷的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并且抬高下巴,清理掉口鼻里的异物,这样能保证呼吸顺畅;如果生命体征消失,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急救。
误区六
野外被咬用嘴吸毒
1、危害
野外被咬时,并不提倡用这种民间方法。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存在嘴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毒液可能通过溃破处威胁到施救者。有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能使用这种施救方法,有时候,即使有龋齿也未必能感觉到,所以还是尽量少用。
2、正确方法
被咬后,立刻原地坐下或躺下,迅速用鞋带、裤带等绑扎伤口近心端,并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用冰块、冰水等冷敷伤口周围,以减缓毒素的扩散和吸收。呼救,由急救人员尽快将人用担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误区七
受伤崴脚揉一揉?
头部,四肢不小心磕碰而血肿了,或是脚踝手腕等关节扭到,很多人下意识的都会想揉一揉,觉得会减轻疼痛。
1、危害
对血肿处揉一揉不仅不能缓解伤痛,刺激了伤处,还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小血肿硬是被揉成大血肿,严重时还要去医院。
脚崴了,揉一揉则可能使关节错位。
2、正确做法
受伤后最重要的是固定和保护,冰敷可以减少肿胀,严格禁止扳和揉;而头部摔伤需要格外注意,严重时及时到医院检查,防止脑震荡的发生。
误区八
小孩发烧擦酒精、“捂汗”?
经常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平时生病发烧了,只要捂出一身汗,体温很快就会下降。还有很多家长会选择擦拭酒精,帮助退烧。这些方法真的可以降温吗?
1、危害
发烧的时候体温变化一般分为体温上升、体温达到最高值、体温下降三个阶段。一直捂汗的方法不利于身体散热。此外,酒精具有挥发性,稀释过的酒精擦在患儿的动脉处,可以帮助散热。但是,孩子的皮肤娇嫩,酒精又具有腐蚀性,很容易将孩子的皮肤灼伤或引起过敏性皮炎。若是酒精通过皮肤渗入到血液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正确做法
孩子发烧期间不要捂,穿衣服多少要根据气温以及室内温度而定,合适就好,无论发热与否,都不要穿得过多或者过少。体温<38.5℃,可以用冰敷、泡脚、洗热水澡进行物理降温。除此之外,还可以贴退热贴。
误区九
噎到后拍背?
很多小孩在吃果冻、糖果等零食时,经常会不小心将这些零食吸入气道造成气道异物梗阻。而多数家长下意识的反应便是拍打孩子的背部,其实这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1、危害
看到有人噎到喘不过气时,下意识帮对方拍背顺气,这样反而会让卡住的东西更往下滑。
2、正确做法
应该倾斜他们的身体,安抚他们,让他们保持冷静,然后指导他们缓慢呼吸两次。这样做有助于缓解窒息,还可以慢慢破坏阻塞物,恢复呼吸。
使用有效的急救措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误区十
溺水了,倒挂控水?
之前有过新闻报道过,很多人都会对溺水人实施倒挂抢救,其实这种方法只是在拖延抢救。
1、危害
如果有人溺水,水通过食道进入胃中,进入肠胃的水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是如果水大量进入气道,短时间内就会使人出现窒息、呼吸心跳骤停,倒挂等方式也不能使水流出来,反而会耽误黄金急救时间。
2、正确方法
先清理溺水者口中的泥沙、水草等杂物,并进行呼喊与拍打;若无反应就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以每分钟16-20次为宜,直至恢复呼吸;
若溺水者心跳停止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交叉放在右手背上,缓缓用力将胸骨压下5-6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以每分钟100~120次为宜,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在按压过程中,会有部分积从溺水者嘴部流出,只需将其头部侧歪,让水流出即可,然后继续急救。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