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哪怕每周一次 下咽癌风险就暴增19倍

2019年12月04日 6:58 简体 正体   评论»

哪怕每周一次  下咽癌风险就暴增19倍(图片:piqsels)
哪怕每周一次 风险就暴增19倍(图片:piqsels)

希望之声2019年12月3日】(编辑:慧明)喝酒,会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除了少部分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主要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在第一种酶——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从乙醇代谢为乙醛,在第二种酶——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从乙醛变为乙酸,最后乙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除体外。可以简单理解为: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水。但最新的研究,请爱喝酒的朋友注意了……

爱喝酒的注意了,研究发现,每周习惯一次,罹患下咽癌风险将比没饮酒者高出19倍。专家推测,除了受基因影响,也可能和台湾人乾杯、牛饮习惯有关,呼吁还是少喝为妙。

酒(图片: pixabay)
酒(pixabay)

yahoo新闻报道:国家卫生研究院2本月5号上午举办记者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国卫院研究所研究团队副研究员张书铭表示,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与,是台湾男性相当常见的癌症,每年约有7900名新发个案、夺走2900条性命,且发生率有逐年攀升趋势。

张书铭说,菸、酒、槟榔是头颈癌主要危险因子,台湾自1997年实行菸害防制法后,男性吸菸盛行率从1996年的55.1%降至2017年的26.4%,男性嚼槟榔盛行率也从2007年17.2%降至2017年6.1%,反观饮酒量却持续攀升。

张书铭解释,酒精之所以会增加罹癌风险,关键在于致癌物「乙醛」,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的1级致癌物。

他解释,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由「乙醇去氢酶」代谢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氢酶」代谢成醋酸,并排出体外;若乙醛去氢酶基因产生变异或缺损,会让人在酒后出现脸红、心悸等症状,乙醛也会累积在体内,破坏人体的DNA。

醉酒(图片: pixabay)
醉酒( pixabay)

值得注意的是,乙醛去氢酶基因变异在东亚地区相当常见,台湾基因变异率更高居全球之冠,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此变异。

国卫院和成大医院携手针对饮酒行为对于头颈癌风险及预后影响进行研究,收案头颈癌个案、对照组各700人,以问卷调查方式持续追踪4年。

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喝一次酒、不论饮酒量多少,罹患头颈癌风险都会比不饮酒者高出1.6倍;进一步分析发现,饮酒者好发的头颈癌类型以下咽癌最多、高出19倍,其次是口咽癌增加3.8倍、喉癌1.5倍、口腔癌1.15倍。

此外,若仅有乙醛去氢酶出现变异,罹患头颈癌风险增3倍,但若乙醇去氢酶、乙醛去氢酶基因同时出现变异,代表此人酒精代谢较慢,罹患头颈癌风险恐增加4倍。

研究更指出,酒精不但会增加罹患头颈癌风险,还会促进头颈癌生长与转移,有饮酒的头颈癌患者死亡率比没有饮酒的患者高1.5倍。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台湾患癌率高出50倍( 准建筑人手札网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Flickr,CC BY-SA 2.0 )
台湾患癌率高出50倍( 准建筑人手札网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Flickr )

国卫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长刘柯俊认为,饮酒增加的癌症风险以下咽癌最多,可能和台湾人乾杯、牛饮习惯有关,他表示,这种饮酒习惯会使酒精在口腔暴露时间短,却会拉长在下咽部的暴露时间,增加病变机会。

很多人认为,只要戒酒就能降低罹癌风险。但张书铭强调,饮酒者必须戒酒超过10年,罹患头颈癌风险才会降到和没有饮酒者一样。

张书铭说,过去研究已知嚼槟榔会增加口腔癌风险、抽菸会增加喉癌风险,如今研究也发现饮酒和下咽癌关联最大,随台湾民众饮酒量持续增加,预期未来因酒精导致的下咽癌患者可能愈来愈多,呼吁政府正视。

本文章或节目经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原文链接:研究:哪怕每周一次 下咽癌风险就暴增19倍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