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只是健忘 没想到是失智前兆?一张表自我检测!

2020年03月10日 18:14 简体 正体   评论»

几年前轰动各界的电影《我想念我自己》,描述事业有成的50岁大学教授一夕间被诊断出「早发性阿兹海默症」,聪明女强人顿时从「人生胜利组」坠入痛苦深渊!你也担心吗?当记忆不再灵光,究竟只是老了健忘,还是失智来敲门?

近年,民众的健康意识水涨船高,对「失智」两字越来越敏感,开始会主动就医,一进门就急着说:「医生,我不好…」台北荣民总医院失智治疗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宁表示,临床上遇到主动求诊的民众大多在50岁以上,不分男女,人人都很害怕失智找上门!

台北荣总失智治疗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宁。(摄影/林芷扬)

民众懂得主动看诊,「以健康来讲,这是好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抱寰指出,确实有不少民众看了相关报导,或是参加老人健检,表现不理想而前来就医,积极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抱寰。(摄影/林芷扬)

记忆不好,不一定是失智

不过,记忆力下降不是失智症的唯一症状,也不是确诊的单一条件。陈抱寰解释,临床上的「失智症」是指:导致生活功能出现困难,认知功能包含:记忆力、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生活功能包含:饮食、洗澡、穿衣等。

假如有时会忘记事情,但事后会想起来,只是过程需要多一点时间,且没有严重影响,此时还不符合临床上的失智症诊断,有可能是「轻度」(MCI),也就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但没有明显的生活功能困难,所以还不算是失智症。

轻度认知障碍(MCI)可能是介于正常认知功能与轻度失智症之间的过渡阶段,有研究追踪发现,MCI病人一年后发展为失智症的比例约只有10%,有些人甚至恢复正常。

还有研究持续追踪三年,发现有40~50%的MCI病人确诊失智,20~30%表现持平,另外的20~30%恢复正常。

MCI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加强脑部与身体的活动,并且密切追踪。

王培宁补充,医师也会协助病人控制三高、整合药物、查看有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睡眠问题,减少会加速认知功能退化的危险因子,延缓病程恶化。

发展时间长,失智非一朝一夕

事实上,失智症的病程很长,从大脑开始出现病变但病人没什么感觉,接着症状明显到可以检查出认知功能异常,直到症状严重而影响生活并确诊失智,中间通常经历十几年的时间。

虽然,大脑出现病变不一定就会发展成失智症,但基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观念,若能早一点揪出病灶,总是好的!

所以,该如何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健忘,是不是失智症的前奏呢?

自我筛检,提早揪出病灶

王培宁指出,「事后会想起来」、「别人提醒后马上就有印象」是判断重点,偶尔忘记约会和人名,但事后想得起来就还好;倘若忘记的是很重要的约会,或是连例行公事都搞不清楚,就要提高警觉。

陈抱寰表示,想要区别正常老化或失智,除了观察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表现,还要注意有没有合并生活功能障碍,比如本来会操作遥控器、洗衣机,最近却不太会使用。

除此之外,民众还可以善用「AD-8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自己就能快速筛检。针对每个题目的叙述情况,受测者若符合就得1分,不符合得0分,最后总分大于或等于2分,建议就医进一步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从没理财习惯、从不做家事,或是方向感本来就不好,筛检时被问到相关问题,表现可能就会比较差,因此必须考量原有能力,再观察有无明显衰退。

安卓翻墙-禁闻浏览器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幸福熟龄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