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濒危植物精油造假多 误用恐造成癫痫及出血
精油市场近数十年来大幅成长,根据统计,到了2022年,全球精油市场规模将高达110亿美元,由于需求量激增,也造成某些植物过度开采、甚至濒临绝种的危机,但因为市场需求及消费者的教育不够,无形中造成假精油及掺杂精油的问题。
尤其是很多大厂也有这种做假的情况,消费者要懂得多比较、多参考。常有民众发现保养品成分表含有这些濒危植物,这些被滥开采的濒危植物一旦绝迹,会造成生态的不平衡,同时打着这些名号的业者多数也可能用贗品来欺诈消费者。
举例而言,今年新冠肺炎流行,有业者以「罗文沙那」(Ravintsara,Cinnamomum camphora)精油充当「罗文沙叶」(Ravensara,Ravensara aromatic)精油贩售,两者英文俗名十分相似,业者强调使用罗文沙叶可增强免疫力,不过,有持续接受教育训练的专业人士都知道,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罗文沙叶因开采过度,原产地马达加斯加已有2年禁止出口,所以有道德及专业把关的芳疗品牌不会贩售罗文沙叶,更不会有野生的品种。
近来我看到部分业者鱼目混珠,以英文极类似的「罗文沙那」当作罗文沙叶贩售,中文甚至标榜「罗文沙叶」。如果消费者不熟悉芳疗植物的原名及市场而误用罗文沙那精油,恐将产生健康问题。
罗文沙那≠罗文沙叶安全性天差地远
虽然罗文沙那也是出自马达加斯加,但它含高量桉油醇(达50~64.6%),比迷迭香的含量(50%)还高。因此,罗文沙那容易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发作,并不适合幼儿、易抽筋体质、蚕豆症、癫痫及巴金森氏症患者等族群使用,此外,罗文沙那容易造成服用抗凝血剂者出血!不知是业者不慎错标,还是有意误导消费者购买。
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标榜使用濒危植物的精油,也许是不肖业者可以上下其手赚取暴利的方式。因为每种精油植物都需要大量植物来萃取,举例来说,生产1磅玫瑰精油需要12,000磅的玫瑰花、1磅薰衣草精油需要250磅的薰衣草、1磅的香蜂草精油需要6,000磅的香蜂草、1磅的柠檬精油需要1,500磅的柠檬。可以看出每种植物产油量不同,平均植物产油率约介于0.03~0.05%,但玫瑰的产油率只有0.006%。
由此可见,大卖场贩售的精油即使挂上「有机」,通常也非好品质,过去也曾出现多次混杂的有机产品。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误认为买到便宜的精油就是正货,毕竟花大钱上当也大有人在,保险起见最好向有专业知识的管道购买精油。
购买这些濒危植物精油,请三思
除了罗文沙叶外,以下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上的濒危植物名单:印度檀香 Sandalwood(Santalum album):
檀香能用于安眠及精神耗损、膀胱发炎,但目前建议改用夏威夷或澳洲檀香替代;也可改用奥塔玫瑰,这种萃取法因在收集器有印度檀香,能使精油有檀香气味,但不致过度开采印度檀香。
花梨木 Rosewood(Aniba rosaeodora)、(Dalbergia abrahamii):
这两种花梨木是目前最恶名昭彰的造假精油,市面已有快10年找不到优良品质的花梨木精油,如果有,多数是混杂其他精油或含香精。花梨木因富含高量抗发炎及安眠成分—沉香醇(linalool),所以很多保养品标榜含花梨木萃取以吸引消费者。如果你看到保养品含有这个成分,要怀疑业者如何取得这个精油?
目前正统芳疗品牌及教学者都用以去除黄樟素的芳樟木来替代花梨木。含高量沉香醇的精油即能减缓呼吸道发炎:例如芳樟木的沉香醇含量达93%以上,跟花梨木相近;再如佛手柑薄荷的沉香醇含量达41%,跟薰衣草差不多,也是效果不差的精油,因此别执着于旧有的芳疗书籍配方。
大西洋雪松 Atlas Cedarwood(Cedrus atlantica):
雪松品种有很多,雪松可用于缓和呼吸道过敏及发炎(如支气管)。目前市面仍有大西洋雪松,但建议可轮流用西北雪松及喜玛拉雅雪松替代,而且这两种雪松还能改善水肿、减缓橘皮组织。
乳香 Frankincense:
乳香品种有很多,建议采用人工栽种的Boswellia carterii,目前该品种是芳疗常使用的品种,能提升免疫力、缓和悲伤及促进肌肤的修复。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康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