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不离阴阳,何为永恒,何为阴阳!黄帝内经的天地万物哲学课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见于荀子·礼论!
说的是:天地相合,万物得以生长;阴阳相接,就有了运行变化!
黄帝内经经上古天真论篇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说的是,上古时代的人,效仿阴阳变化的规律!
再者,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说的是阴阳为医道之纲领,故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明阴阳。而辨明阴阳的方法,无外乎根据阴阳的属性规定,以分析临床表现的症状、各自的阴阳归属,然后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出病证的阴阳盛衰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那么什么是阴阳,
一句话阴阳是天地变化的规律!
黄帝内经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生命的根本!
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应自然,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失调,就会诱发疾病!
诊病的要诀就是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重要吧!啰啰嗦嗦,大半篇,来看黄帝内经中核心理论的一节,阴阳应象大论篇!关于阴阳的论述!
清代名医张志聪《素问集注》说这一篇普宁应象的道理:“此篇言天地水火、四时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之脏腑身形、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于阴阳之道。至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
来看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大概意思是说;
黄帝说:阴阳的道理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万物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消亡的根本。是人的精神活动所聚集的方式,所以治病求本,就是本于阴阳。
注意啊同志们,他们老说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把病根儿找到什么是本,本就是阴阳的变化,阴阳的平衡,阴阳平衡了疾病就没有了!阴阳失调了,疾病就产生了。这是一个规律!
从阴阳的变化来看,
清阳之气上升就成为天,
浊阴之气凝聚下降就成为大地,
阳主动主生,阴主静主成长。
阳气肃杀收束,则阴气封蛰潜藏。
阳化气,阴成形,
就是说阳能够化生各种功能,阴能够构成具体的形体。
寒到极点就会转化成为热
热到极点,就会转化产生寒!
男气的凝聚能产生浊阴
热气的升腾上升,可以产生清阳!
清阳之气在下,如果不能够上升就会发生泻泄!
浊阴之气如果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等症。
这就是违背了阴阳变化的运行规律而导致疾病的道理。
就是阴阳变化的最基本的道理。
下面儿说一个阴阳的具体应用案例。两口子吵架,两口子就好比阴阳。如果女生声音比较大,情绪比较激动,比较激烈。那么男生呢就平静一点儿,温柔一点儿,小一点儿。如果男的情绪比较激动,那幺女方的就应该理性一点,用女性的阴柔,巧妙的化解,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达到动态平衡,家庭和谐。反之就会产生变故,会发生其他情况!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初见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