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退化跟饮食有关? 10类健脑食物让你从年轻就开始预防
随着台湾走向超高龄化社会,老化相关疾病罹患率增加,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如果服用药物并搭配饮食调整,病情都可以控制。但若是脑部功能衰退,甚至于罹患阿兹海默症,那么可能就不是饮食调整就可以控制的。预防脑部功能退化,应该从年轻时候就开始调整饮食。
继得舒饮食(简称DASH,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建议饮食法)以及地中海饮食法(维护心血管并活化脑力)之后,有一种更因应银发世代的饮食建议v,称为麦得饮食(MIND DIET,又称心智饮食)。根据研究指出,麦得饮食撷取得舒饮食及地中海饮食的部分特色、优势并再做修正,可以预防脑力衰退以及失智。
“麦得饮食”的6大特色
1.多数食材采用未经加工的食物,保留食物原味,烹调及调味方式较为简单,例如蒸、烤。调味常用橄榄油、盐、香料植物等。
2.并未限制总热量、一天吃多少食物,而是调整选择食物的比例。
3.详细列出了十种多吃对大脑有益的食物种类,以及五种伤脑食物。
4.并不是一个食物对脑力特别好,就“额外”多吃,而是“取代”。例如本来猪肉吃得多,改为低脂的鸡里肌。
5.同样强调多吃蔬果,但水果最好改为莓果类居多。
6.植物性食物来源会多于肉食,但还是建议多吃鱼类。
失智患者的10类健脑食物
天然食材中原本就富含许多营养素,对脑认知能力、神经传导都有帮助,因此,下面这些健脑食物不管是想要预防失智的人,还是已患有失智症的患者,都可以优先选择!
1.深绿色蔬菜:例如菠菜、青江菜、空心菜。
2.颜色缤纷的蔬菜种类:例如茄子、胡萝卜、彩椒等,多样化的蔬菜含有类型各异的植化素,互相搭配抗氧化抗老效用更佳。
3.坚果类:包括含油脂的种子,例如腰果、葵花子、芝麻。每日一汤匙就足够,可做为点心,但须避免过度调味的坚果,例如:麻辣口味、裹糖粉等。
4.豆类:黄豆芽、豆腐、其他豆制品。黄豆中的卵磷脂能协助脑神经传导。
5.莓果类:草莓、桑椹、蓝莓、蔓越莓等,花青素含量特别高,有助延缓脑部老化。此类水果味道酸甜常被做为果汁或果酱,要注意这些产品是香料调味还是真的有含水果成分。加工品有没有额外添加太多糖调味也要注意。
6.家禽肉类:鸡、鸭、鹅等。富含胆碱,改善脑细胞的缺陷。
7.鱼类:深海鱼及海鲜富含DHA、ω-3脂肪酸,是最知名的健脑食物。不但强化脑神经,对促进微血管循环(包含脑血管)很有帮助。鲔鱼、鲭鱼、秋刀鱼等DHA含量特别高。
8.橄榄油: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微血管畅通。苦茶油、芥花油、酪梨油,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可用这类油品部分取代沙拉油、猪油。
9.全谷类:指加工程度低的谷物,例如糙米、燕麦、大麦、荞麦等,富含维生素B群帮助脑细胞发育,而且膳食纤维丰富,能降低胆固醇促进血管健康,也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10.红酒:建议一天喝120cc来补充抗氧化的红酒多酚,减缓脑部损伤。但若原本没有喝酒习惯者无须特别养成。
至于饮食建议中应少吃或避免的食物分别为: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及内脏类)、奶油以及全脂起司(饱和脂肪过量对心血管有害)、甜点(高热量高油脂且精致糖超量)、油炸及速食。
许多食材原本是健康的,例如鸡肉、马铃薯,但经过高温油炸后容易产生伤身伤脑的反式脂肪酸,热量也大增。因此应尽量避免油炸的烹调方式。
让长者增加食欲的6个烹调方式
麦得饮食的建议,对年长者来说较大的问题在于天然未经加工的食材,咀嚼较费力(例如菜梗与小麦,纤维多而硬),鱼类则是刺多易哽到食用不易。年长者味觉不甚敏锐,胃口也较小,清淡的烹调方式也可能减少食欲。对此,也有些因应的烹调方式:1.食材切到适合入口的大小,并采用炖煮:许多根茎类的蔬菜以及全谷杂粮,较耐长时间炖煮味道也不变甚至更美味,口感也会更软。例如胡萝卜、马铃薯、山药、芋头。
2.打成新鲜蔬果汁每天一杯提供给长辈,也是补充营养素的好方法,但要考虑在打成汁并过滤的过程中,纤维质经常流失。若条件允许,鲜果切小块方式还是更佳。
3.鱼类选择鱼肚、鱼排、经处理过的无刺鱼肉块最为便利。在银发族餐食中,化骨秋刀鱼是常见菜色,利用压力锅或长时间炖煮,使整条鱼入口即化。
4.五谷米、十谷米是非常健康的全谷类,但口感较硬。除了煮饭时水的比例应提高之外,煮之前浸泡时间最好拉长至过夜,改善口感。或是可以直接拿来煮粥。
5.市面上亦有现成的坚果全谷粉类产品,可以冲泡当点心,亦可搭配豆浆牛奶等增加风味,但须注意其中的含糖成分。
6.善用天然香辛料,增添食物本身风味,例如咖喱、柠檬汁、番茄、九层塔、姜、蒜以及香菇、昆布、虾米、干贝等,都是天然的提味方式。如果习惯重咸的人,可以在桌边额外提供沾酱或盐,而不要直接用腌渍或卤的方式烹调,能大幅降低过咸过油等问题。在烤鱼上面洒一些柠檬汁、旁边放置胡椒盐,就是最常见的作法。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台北医学大学营养学院 高龄营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