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低GI、168吃不胖!降血糖绝招“没那么神”医曝3风险严重可致命

2024年11月20日 0:23 简体 正体   评论»

作者: 新聞中心蔡經謙

太高,容易有肥胖、罹患风险,除了药物之外,透过饮食成了现在很热门的健康话题之一。然而,减重魏士航在节目《奕起聊健康》中指出,有些常见的手段例如吃抗性、低GI饮食、及168断食法,虽然有助于稳定血糖,但可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神奇,尤其对者来说,一不留意可能会成为健康隐忧。

抗性淀粉、低GI、轻断食…控血糖迷思大破解!

为了避免血糖控制不良造成肥胖、糖尿病,进而导致后续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明、肾病变、脑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少人开始尝试透过饮食或断食来稳定血糖,但有些注意事项若忽略,可能影响效果和安全性,让健康手段反而变成地雷。

1.抗性淀粉:隔夜饭越吃越瘦?没那么神奇

抗性淀粉是指比较难消化的淀粉,有助抑制热量吸收,降低饭后血糖上升的速度,例如将白饭冰过后的隔夜饭、蒸好后先冰过的地瓜,就会形成抗性淀粉,知名记者王瑞玲就曾透过这种“冷饭哲学”成功减重22公斤。

不过,魏士航医师提醒,这种方法效果取决于“摄取量”是否相同,因为隔夜饭并没有这么神奇,就算形成抗性淀粉也只是一部分,顶多只能说比刚煮好的热饭好上一点,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大幅减少糖分负担,大吃冷饭一样影响血糖。

2.低GI饮食:以为“吃不胖”就误会大了

低GI饮食是指选择升糖指数(GI值)较低的食材,例如糙米、燕麦、芭乐、奇异果等,低GI食材能使餐后血糖上升更为缓慢。虽然原理听起来很健康,但如果忽略摄取的总量与热量,吃太多一样会变胖、影响血糖稳定。

此外,有些低GI食材如肉类、油脂,本身没有糖分,但热量过高一样会影响隔天血糖的稳定。营养师李婉萍曾在YouTube影片中指出,有糖尿者因大吃猪肋排,翌日血糖飙升失控,可见“低GI”不是免死金牌,还要加上食量控制,才能长期稳定血糖、控制体重。

3.168断食:糖尿病患者小心双重风险

168断食意思是一天内禁食16小时、进食8小时,已经是很常见的减重与控糖方法,虽然很多人都靠168断食得到成效,但魏士航医师提醒,糖尿病患者采用168断食法必须格外小心,或是先和自己的主治医师妥善讨论后再执行,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风险。

低血糖风险: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断食,期间又没有适当调整血糖药物、生活作息或活动量,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低血糖,出现心悸、冒冷汗、头晕、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有昏迷的风险。

酮酸毒血症风险: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身体会被迫燃烧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这时候产生大量酮体,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电解质失衡,最严重甚至有致命风险。

魏士航医师强调,糖尿病患者、或有慢性病病史的族群,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控糖策略。否则,再健康的方式也可能因为不正确的做法而适得其反。

原文引自:别再说低GI、168吃不胖!降血糖绝招“没那么神”医曝3风险严重可致命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