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致命美味”活生生吃出糖尿病!还集齐大肠癌、高血压等32种疾病风险
致命美味!这些日常食品竟增加50%心血管死亡风险
“超加工食品”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超商微波食品、台风天必囤的泡面、拜拜少不了的罐头、零食柜绝对有的洋芋片等。不过“初日诊所”减重专科暨家医科医师魏士航提醒,超加工食物吃太多,不仅会增加罹患32种疾病风险,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几率也会提高50%!
魏士航医师指出,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NOVA”饮食分类系统将加工食物分为四等级。以台湾人爱吃的鸡蛋为例,未加工的鸡蛋属于第一级;加了盐巴调味的荷包蛋属于第二级;将第一、二级食品组合后再加工的蛋黄酱,则被归类在第三级的“加工食品”;至于添加了防腐剂、甜味剂、修饰淀粉等成分后制造出来的蜂蜜蛋糕,就是第四级的“超加工食品”。
这些超加工食品不仅取得容易,研发时,食品制造商和食品科学家更会以“极乐点”的概念,计算出食物中的糖、油、盐的“完美”比率,设计出吸引人、能带来满足感与诱导渴望的食物。同时,大量的精致淀粉与脂肪将增加大脑分泌多巴胺,使消费者感到快乐,促进食欲,最终刺激出类似于药物成瘾的奖励机制,让人对这些食物“上瘾”,难以节制。
魏士航医师就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因为家庭事业两头烧,曾有一段时间,每晚小朋友就寝后,太太就会吃一包洋芋片纾压,若老婆没吃完,自己也会忍不住帮忙嗑光。直到发现衣服变紧了,才惊觉不能再这样放纵。魏士航医师提醒:“我们算有警觉性的,一般民众不克制很容易就吃出‘肥胖病’!”
退休后狂吃“超加工食品”65岁男不仅身材走样更惨变糖尿病病患
魏士航医师进一步举例,曾有一位65岁的男性病患,退休后为了方便,每周都会到大卖场采购冷冻食品,早餐就吃包子、馒头,午餐吃微波加热的炒饭、炒乌冬面,晚餐若是老婆没煮,就吃冷冻水饺。结果不仅身材走样,体重飙升,还活生生地吃出糖尿病,就诊时糖化血色素高达10.2%(一般正常值4.0-5.6%)。
魏士航医师表示,根据今(2024)年刊登在《英国医学期刊》(BMJ)的研究显示,从大肠癌、睡眠问题、气喘、高血压到代谢症候群、过重、第二型糖尿病等32种疾病,都与摄入大量超加工食品有关。研究指出,摄取过量的超加工食品,会提高5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代谢症候群发生风险,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生风险也会增加48%到53%。
如何戒断超加工食品?魏士航医师分享3招:改变购物环境:采买前先列好购物清单,减少冲动购物。并选择肉铺、生鲜铺或提供较多健康选项的店家。
改变时机点与分量:超加工食品所适时享用即可。例如只在出游时吃洋芋片,每周最多不超过3次。
学会辨认成分标示:选择成分相对单纯的品项,避开看似健康却含有过多的糖和油脂的食物,如燕麦奶。
享用美食、零食无可厚非,但要懂得拿捏分量与了解成分,找回挑选食物的主控权,与超加工食品重新建立关系,才不会因饮食不当而生病!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