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单周确诊上看10万人!医曝新冠最新确诊3症状没发烧也中
近期新冠疫情急速升温,今年累积330名重症患者、47人死亡,根据统计,上周新冠就诊达1.9万人次,比前一周增加88%,新增93例重症、4例死亡,就诊与重症双创今年新高纪录,而且坏消息是,现在恐怕还不是高峰期!疾管署预估,疫情恐怕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原本预期单周就诊约6.5万人次,按照目前增加速度来算,届时单周就诊人次可能冲破10万人。
言下之意,未来这几周需要继续严加戒备。台大儿童医院感染科医师黄立民也示警这是去年以来“最强劲的一波”,主因是过去半年感染者减少、易感染族群变多,加上病毒变异后传播力更强、暴露病毒量更高,才导致这波感染潮一发不可收拾。
千万别抱着“我不会中”的侥幸心态,现在诊所多的是一家人都中、一起前往看诊。耳鼻喉科医师丁孟昌就在社群提醒大家不要再铁齿,因为有发烧病患自信地说自己是“天选之人”,没想到一快筛阳性,当场脸色大变。
这波新冠和流感、感冒差在哪?医点名3症状“不走经典路线”
提到新冠疫情症状,大家或许还停留在当时疫情爆发时的嗅觉异常或肺炎,但这波疫情不走“经典路线”!最近讨论最多的症状是喉咙“像被砂纸磨过”那样又干又痛,有些人还会腹泻、甚至头痛到无法忍受。推测可能是现在流行的病毒偏好攻击上呼吸道与肠胃道,不像过去主要侵犯肺部。
儿童感染科医师颜俊宇在脸书分享临床观察,发现症状和感冒、流感、肠胃炎超级像。有幼童除了高烧外没其他异状;也有人本以为只是肠胃不适,没想到一快筛竟是新冠阳性。
总结来说,以2025年最新这波疫情的新冠症状来看,如果出现“喉咙不适、肠胃不舒服、类感冒症状”这样三合一警讯,务必提高警觉。同时,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出现重症警讯,最好尽速前往大医院评估,包含:持续性的呕吐、头痛或肚子痛
超过12小时没进食或没解尿
出现抽搐、意识不清、持续昏睡、呼吸困难,或嘴唇颜色发白、发紫
发烧退了,但孩子仍持续精神不佳、喘或说胸口不舒服
9成新冠死亡患者没打JN.1疫苗【小编推荐:显微镜学家发表对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疫苗哪里打1秒速查
对抗新的新冠变种病毒,打疫苗还有帮助吗?目前台湾主流的变异株,是XDV家族中的NB.1.8.1。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指出,这株病毒和先前的JN.1结构相似,因此接种JN.1疫苗仍可发挥预防力,现有药物也依然有效。
黄立民医师强调,预防新冠最简单且重要的方法还是打疫苗。疾管署统计也显示,今年确诊后出现重症甚至死亡者,9成以上都没打JN.1疫苗,尤其以65岁以上长者与有慢性病史者为主。呼吁“年龄满6个月以上且尚未接种民众尽早接种;已接种1剂且间隔6个月(180天)的65岁以上长者等高风险对象,应再接种第2剂”,才能提升免疫力、应对疫情。
想查疫苗哪里打?防疫资讯通通整合在“新冠最新防疫专区”里!不只列出疫苗接种【小编推荐:专家爆惊人内幕:接种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会死于病毒】据点,还有全台药局快筛贩售点、医疗院所快筛地图、抗病毒药品配置地点、快筛阳性后该怎么办的应对指南,通通一网打尽,帮你快速掌握防疫大小事!
2025新冠疫情快筛还有用吗?快筛能筛到新病毒吗?
当怀疑自己感染新冠时,快筛是第一时间最快又方便的检测工具。毕竟感染新冠有时和感冒、其他病毒感染症状重叠很高,一般人单靠症状仍难以分辨。然而,随着病毒不断“变种”,快筛还筛的出来吗吗?旧的快筛还靠得住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2024年就引发讨论。当时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指出,变异株JN.1等病毒一样属于Omicron家族。变异主要发生在S蛋白上,N蛋白结构变化不大,而快筛正是锁定N蛋白来辨识病毒,不会影响侦测结果。一旦N蛋白出现变异,食药署将立刻要求业者重新检测,确保快筛准确。
另一方面,如果家中的快筛世纪是2019年底至2021年疫情期间“囤货”留存的快筛,有可能已经过期因而不准确啰!这是因为快筛的某些成分会随时间失去效力,影响判读精确性,例如出现多条粉色线,或没有出现“C”线,都是快筛失准的迹象喔!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