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單周確診上看10萬人!醫曝新冠最新確診3癥狀沒發燒也中
近期新冠疫情急速升溫,今年累積330名重症患者、47人死亡,根據統計,上周新冠就診達1.9萬人次,比前一周增加88%,新增93例重症、4例死亡,就診與重症雙創今年新高紀錄,而且壞消息是,現在恐怕還不是高峰期!疾管署預估,疫情恐怕在6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原本預期單周就診約6.5萬人次,按照目前增加速度來算,屆時單周就診人次可能衝破10萬人。
言下之意,未來這幾周需要繼續嚴加戒備。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示警這是去年以來「最強勁的一波」,主因是過去半年感染者減少、易感染族群變多,加上病毒變異後傳播力更強、暴露病毒量更高,才導致這波感染潮一發不可收拾。
千萬別抱著「我不會中」的僥倖心態,現在診所多的是一家人都中、一起前往看診。耳鼻喉科醫師丁孟昌就在社群提醒大家不要再鐵齒,因為有發燒病患自信地說自己是「天選之人」,沒想到一快篩陽性,當場臉色大變。
這波新冠和流感、感冒差在哪?醫點名3癥狀「不走經典路線」
提到新冠疫情癥狀,大家或許還停留在當時疫情爆發時的嗅覺異常或肺炎,但這波疫情不走「經典路線」!最近討論最多的癥狀是喉嚨「像被砂紙磨過」那樣又干又痛,有些人還會腹瀉、甚至頭痛到無法忍受。推測可能是現在流行的病毒偏好攻擊上呼吸道與腸胃道,不像過去主要侵犯肺部。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分享臨床觀察,發現癥狀和感冒、流感、腸胃炎超級像。有幼童除了高燒外沒其他異狀;也有人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沒想到一快篩竟是新冠陽性。
總結來說,以2025年最新這波疫情的新冠癥狀來看,如果出現「喉嚨不適、腸胃不舒服、類感冒癥狀」這樣三合一警訊,務必提高警覺。同時,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出現重症警訊,最好儘速前往大醫院評估,包含: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肚子痛
超過12小時沒進食或沒解尿
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嘴唇顏色發白、發紫
發燒退了,但孩子仍持續精神不佳、喘或說胸口不舒服
9成新冠死亡患者沒打JN.1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疫苗哪裡打1秒速查
對抗新的新冠變種病毒,打疫苗還有幫助嗎?目前台灣主流的變異株,是XDV家族中的NB.1.8.1。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這株病毒和先前的JN.1結構相似,因此接種JN.1疫苗仍可發揮預防力,現有藥物也依然有效。
黃立民醫師強調,預防新冠最簡單且重要的方法還是打疫苗。疾管署統計也顯示,今年確診後出現重症甚至死亡者,9成以上都沒打JN.1疫苗,尤其以65歲以上長者與有慢性病史者為主。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才能提升免疫力、應對疫情。
想查疫苗哪裡打?防疫資訊通通整合在「新冠最新防疫專區」里!不只列出疫苗接種【小編推薦:專家爆驚人內幕:接種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會死於病毒】據點,還有全台藥局快篩販售點、醫療院所快篩地圖、抗病毒藥品配置地點、快篩陽性後該怎麼辦的應對指南,通通一網打盡,幫你快速掌握防疫大小事!
2025新冠疫情快篩還有用嗎?快篩能篩到新病毒嗎?
當懷疑自己感染新冠時,快篩是第一時間最快又方便的檢測工具。畢竟感染新冠有時和感冒、其他病毒感染癥狀重疊很高,一般人單靠癥狀仍難以分辨。然而,隨著病毒不斷「變種」,快篩還篩的出來嗎嗎?舊的快篩還靠得住嗎?
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在2024年就引發討論。當時食葯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變異株JN.1等病毒一樣屬於Omicron家族。變異主要發生在S蛋白上,N蛋白結構變化不大,而快篩正是鎖定N蛋白來辨識病毒,不會影響偵測結果。一旦N蛋白出現變異,食葯署將立刻要求業者重新檢測,確保快篩準確。
另一方面,如果家中的快篩世紀是2019年底至2021年疫情期間「囤貨」留存的快篩,有可能已經過期因而不準確啰!這是因為快篩的某些成分會隨時間失去效力,影響判讀精確性,例如出現多條粉色線,或沒有出現「C」線,都是快篩失準的跡象喔!
來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