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人过了70岁,宁可每天躺到中午再起,也别总去做这5件事

2025年06月09日 17:19 简体 正体   评论»

“树老怕空心,人老怕折腾。”

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得“勤快”,多动、多操心、多折腾,不然身体就“锈”住了。可事实上,70岁后的,不是比谁更勤快,而是比谁更“会懒”

为啥这么说?因为到了这个岁数,气血不如年轻时旺盛,脏腑功能也开始自然衰退。这时候要是还硬扛着干一些“耗气血”的事,那不是养生,是“养病”。

今天老刘就跟大家聊聊,70岁后宁可多躺会儿,也最好少做的5件事。

1.别总想着“晨练越早越好”

很多人天不亮就出门锻炼,觉得“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没出来,阳气还没升发,这时候运动反而伤身

尤其秋冬季节,寒气重,老年人本来肾阳就弱,大清早出去走一圈,寒邪容易入侵,轻则关节疼,重则感冒诱发旧病。

老刘建议:70岁后,睡到自然醒,等太阳出来了再活动。别跟年轻人比早起,你的身体需要的是“顺应天时”,而不是“强行透支”。

2.别过度操心儿女的事

中医讲的“思虑伤脾”。脾主运化,思虑太多,气血都耗在脑子里,脾胃功能就会变差,时间长了,吃饭不香、大便不成形、浑身没劲儿,这些毛病就来了。

老刘见过不少老人,明明自己身体不好,还天天惦记儿女的工作、孙子的学习,结果自己失眠、心慌、到了70岁,学会“装糊涂”才是真养生,该放手的放手,你的健康才是儿女最大的福气。

3.别盲目跟风“清淡饮食”

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得“少吃肉、少油少盐”,结果越吃越虚。中医讲“五谷为养,五畜为益”,适度的荤食能补益气血,尤其是体质偏虚、容易乏力的老人,长期只吃青菜豆腐,反而会

老刘提醒:70岁后饮食要“软烂温补”,而不是一味清淡。比如炖点牛肉汤、喝点小米粥,既好消化,又能补养脾胃。

当然,如果有,该忌口的还得忌,但别走极端。

4.别为了“养生”乱吃补品

现在很多老人迷恋,什么人参、鹿茸、,觉得“越贵越补”。可中医讲究“虚不受补”,气血不足的时候乱吃补药,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

有些朋友本来没啥大毛病,结果吃了补品后上火、失眠、血压升高。真正的补养,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而不是靠药丸子堆出来的健康。如果真想调理,也得找靠谱的中医辨证,别自己瞎折腾。

5.别逞强做“体力活”

有些老人不服老,非要搬重物、爬高修东西,结果一不小心就闪了腰、摔了腿。中医讲“肝主筋,肾主骨”,年纪大了,筋骨本来就脆弱,强行用力容易伤肝肾

老刘建议:70岁后,学会“使唤人”不丢人,重活累活让年轻人干,自己搭把手就行。真要锻炼,散散步、打打太极,比硬扛着干活强多了。

70岁后的养生,不是比谁更“勤快”,而是比谁更“会懒”。该睡就睡,该放就放,该吃就吃,别跟自己较劲。人老了,学会“偷懒”才是最高级的养生。你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别让别人的眼光,绑架了你的健康。

来源:一起读书吧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