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人過了70歲,寧可每天躺到中午再起,也別總去做這5件事

2025年06月09日 17:19 簡體 正體   評論»

「樹老怕空心,人老怕折騰。」

很多人覺得,年紀大了就得「勤快」,多動、多操心、多折騰,不然身體就「銹」住了。可事實上,70歲後的,不是比誰更勤快,而是比誰更「會懶」

為啥這麼說?因為到了這個歲數,氣血不如年輕時旺盛,臟腑功能也開始自然衰退。這時候要是還硬扛著干一些「耗氣血」的事,那不是養生,是「養病」。

今天老劉就跟大家聊聊,70歲後寧可多躺會兒,也最好少做的5件事。

1.別總想著「晨練越早越好」

很多人天不亮就出門鍛煉,覺得「一日之計在於晨」,可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陽沒出來,陽氣還沒升發,這時候運動反而傷身

尤其秋冬季節,寒氣重,老年人本來腎陽就弱,大清早出去走一圈,寒邪容易入侵,輕則關節疼,重則感冒誘發舊病。

老劉建議:70歲後,睡到自然醒,等太陽出來了再活動。別跟年輕人比早起,你的身體需要的是「順應天時」,而不是「強行透支」。

2.別過度操心兒女的事

中醫講的「思慮傷脾」。脾主運化,思慮太多,氣血都耗在腦子裡,脾胃功能就會變差,時間長了,吃飯不香、大便不成形、渾身沒勁兒,這些毛病就來了。

老劉見過不少老人,明明自己身體不好,還天天惦記兒女的工作、孫子的學習,結果自己失眠、心慌、到了70歲,學會「裝糊塗」才是真養生,該放手的放手,你的健康才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3.別盲目跟風「清淡飲食」

很多人覺得年紀大了就得「少吃肉、少油少鹽」,結果越吃越虛。中醫講「五穀為養,五畜為益」,適度的葷食能補益氣血,尤其是體質偏虛、容易乏力的老人,長期只吃青菜豆腐,反而會

老劉提醒:70歲後飲食要「軟爛溫補」,而不是一味清淡。比如燉點牛肉湯、喝點小米粥,既好消化,又能補養脾胃。

當然,如果有,該忌口的還得忌,但別走極端。

4.別為了「養生」亂吃補品

現在很多老人迷戀,什麼人蔘、鹿茸、,覺得「越貴越補」。可中醫講究「虛不受補」,氣血不足的時候亂吃補藥,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

有些朋友本來沒啥大毛病,結果吃了補品後上火、失眠、血壓升高。真正的補養,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而不是靠藥丸子堆出來的健康。如果真想調理,也得找靠譜的中醫辨證,別自己瞎折騰。

5.別逞強做「體力活」

有些老人不服老,非要搬重物、爬高修東西,結果一不小心就閃了腰、摔了腿。中醫講「肝主筋,腎主骨」,年紀大了,筋骨本來就脆弱,強行用力容易傷肝腎

老劉建議:70歲後,學會「使喚人」不丟人,重活累活讓年輕人干,自己搭把手就行。真要鍛煉,散散步、打打太極,比硬扛著幹活強多了。

70歲後的養生,不是比誰更「勤快」,而是比誰更「會懶」。該睡就睡,該放就放,該吃就吃,別跟自己較勁。人老了,學會「偷懶」才是最高級的養生。你的身體,自己最清楚,別讓別人的眼光,綁架了你的健康。

來源:一起讀書吧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