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研究,喝牛奶致癌?癌医一针见血揭3个真相比戒奶更防癌
牛奶一直被视为补钙、补蛋白质的营养明星,是骨骼强健、肌肉维持的好帮手。不过网络上时不时就冒出牛奶的负面研究,最近“牛奶致癌”一大型研究又引发话题,难道牛奶喝越多,癌症风险真的越高?专家认为,与其对于乳制品感到恐慌,生活中做对3件事比戒奶更有防癌效果。
喝牛奶会致癌?肿瘤科医师解析50万人研究关键限制
癌症权威、血液肿瘤科医师吴教恩,在YouTube同名频道分享一项由中国与牛津大学共同合作的大型研究。该研究横跨中国10个地区,追踪超过51万名、年龄介于30-79岁的成人,长达近11年。研究团队透过饮食问卷调查,结合健康资料,试图分析乳制品摄取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有20%的人每周喝一次乳制品,平均摄取量为80g。
每天的乳制品摄取,每增加50g,整体癌症风险上升7%,喝得越多、癌症风险越高。
其中,肝癌增加12%、女性乳癌增加19%、淋巴癌增加17%,且均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意义;大肠癌、肺癌、胃癌等癌症则未观察到显著风险变化。
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台湾人该紧张吗?牛奶真的喝不得?吴教恩医师一一拆解,提出4大研究限制,提醒大家别被数据吓坏。
限制1:不代表因果关系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无法证明谁导致谁。也就是说,不能直接说“喝牛奶会得癌症”。吴教恩医师幽默比喻,就像“夏天吃冰淇淋的几率增加,溺水意外也增加,但不能说吃冰淇淋会导致溺水。”
限制2:癌症风险可能被低估
研究只看“有没有罹癌”,但忽略了其他死亡原因。例如不喝牛奶的人也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意外或感染,根本还没机会罹癌就先离世,癌症风险自然被低估。
限制3:医疗资源差异与检测偏差
数据显示,常喝牛奶的人多半住在城市、收入高、教育程度好,也较会定期健检,癌症容易被早期发现;相对地,不喝的人可能较少健检,导致癌症数据失真。
限制4:饮食变化无法追踪
这项研究仅在初期收集一次饮食问卷,无法得知10年期间饮食是否改变。
因此,与其恐慌戒掉牛奶,吴教恩医师认为,要预防癌症不如从生活做起,包括“饮食均衡又多样化、多运动、定期健检”,这三大关键才是实实在在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
专家赞牛奶是最棒补给品!3大族群别错过
别急着把牛奶打入冷宫!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等权威单位,并未将牛奶列为致癌物。台湾卫福部更提倡“早晚一杯奶”,每杯240ml,不只补足每日一半的钙质需求,还能摄取蛋白质、脂肪与维生素B2等多种关键营养。
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运动爱好者、年长者”,都是牛奶营养的最佳受益者!擅长高龄医学的日本精神科权威和田秀树医师,更曾直言:“没有比牛奶更棒的补给品”,尤其对胃口不佳、少吃肉的高龄族群更是如此,有助维持肌肉,预防自己连过马路都走不动。
此外,年纪渐长,动不动就觉得累、提不起劲?小心是营养没补足!很多人为了控制血糖或体重,避吃淀粉、少碰肉,结果不只能量不足,还可能缺乏维生素B群,让营养代谢卡卡,整天疲惫不堪。此时,牛奶就是最好补给关键,能一次摄取三大营养素与维生素B群。不妨适量喝牛奶,减轻疲劳,让身体元气百倍。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