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研究,喝牛奶致癌?癌醫一針見血揭3個真相比戒奶更防癌

2025年07月08日 8:00 簡體 正體   評論»

一直被視為補鈣、補蛋白質的營養明星,是骨骼強健、肌肉維持的好幫手。不過網路上時不時就冒出牛奶的負面研究,最近「牛奶」一大型研究又引發話題,難道牛奶喝越多,風險真的越高?專家認為,與其對於感到恐慌,生活中做對3件事比戒奶更有效果。

喝牛奶會致癌?腫瘤科解析50萬人研究關鍵限制

癌症權威、血液腫瘤科醫師吳教恩,在YouTube同名頻道分享一項由中國共同合作的大型研究。該研究橫跨中國10個地區,追蹤超過51萬名、年齡介於30-79歲的成人,長達近11年。研究團隊透過飲食問卷調查,結合健康資料,試圖分析乳製品攝取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有20%的人每周喝一次乳製品,平均攝取量為80g。

每天的乳製品攝取,每增加50g,整體癌症風險上升7%,喝得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其中,肝癌增加12%、女性乳癌增加19%、淋巴癌增加17%,且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大腸癌、肺癌、胃癌等癌症則未觀察到顯著風險變化。

對於這樣的研究結果,台灣人該緊張嗎?牛奶真的喝不得?吳教恩醫師一一拆解,提出4大研究限制,提醒大家別被數據嚇壞。

限制1:不代表因果關係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誰導致誰。也就是說,不能直接說「喝牛奶會得癌症」。吳教恩醫師幽默比喻,就像「夏天吃的幾率增加,溺水意外也增加,但不能說吃冰淇淋會導致溺水。」

限制2:癌症風險可能被低估

研究只看「有沒有罹癌」,但忽略了其他死亡原因。例如不喝牛奶的人也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意外或感染,根本還沒機會罹癌就先離世,癌症風險自然被低估。

限制3:醫療資源差異與檢測偏差

數據顯示,常喝牛奶的人多半住在城市、收入高、教育程度好,也較會定期健檢,癌症容易被早期發現;相對地,不喝的人可能較少健檢,導致癌症數據失真。

限制4:飲食變化無法追蹤

這項研究僅在初期收集一次飲食問卷,無法得知10年期間飲食是否改變。

因此,與其恐慌戒掉牛奶,吳教恩醫師認為,要預防癌症不如從生活做起,包括「飲食均衡又多樣化、多運動、定期健檢」,這三大關鍵才是實實在在降低癌症風險的關鍵!

專家贊牛奶是最棒補給品!3大族群別錯過

別急著把牛奶打入冷宮!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等權威單位,並未將牛奶列為致癌物。台灣衛福部更提倡「早晚一杯奶」,每杯240ml,不只補足每日一半的鈣質需求,還能攝取蛋白質、脂肪與B2等多種關鍵營養。

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運動愛好者、年長者」,都是牛奶營養的最佳受益者!擅長高齡醫學的日本精神科權威和田秀樹醫師,更曾直言:「沒有比牛奶更棒的補給品」,尤其對胃口不佳、少吃肉的高齡族群更是如此,有助維持肌肉,預防自己連過馬路都走不動。

此外,年紀漸長,動不動就覺得累、提不起勁?小心是營養沒補足!很多人為了控制血糖或體重,避吃澱粉、少碰肉,結果不只能量不足,還可能缺乏維生素B群,讓營養代謝卡卡,整天疲憊不堪。此時,牛奶就是最好補給關鍵,能一次攝取三大營養素與維生素B群。不妨適量喝牛奶,減輕疲勞,讓身體元氣百倍。

來源:早安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