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5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
在“吃油”这件饮食中的大事上,很多人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呢?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的食用油呢?
误区一
现代人普遍意识到饮食中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在选择食用油时,偏爱脂肪含量低的食用油。
在注意降低食物中脂肪摄入量的同时,还应注意膳食脂肪的另一主要来源——食用油脂。
居民膳食摄入的脂肪中,约一半来自食物本身,另一半来自食用油脂。食用油脂是人体纯热能的食物来源,对人体健康有很多作用,儿童食用可促进大脑发育和骨骼生长,孕妇食用可增加母乳。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脂肪酸比例合理的食用油。
误区二
橄榄油是高级油,可以随便吃
食用油所谓的好与不好,主要是因为其所含脂肪酸的构成不同。
但即使是橄榄油,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种油脂,脂肪含量高达99%,只不过是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于其他油品,所以控制油量才是最关键的,并不是说好油就可以多吃。
误区三
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另外不同的油适合不同的烹调方法:葵花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烟点较高的这类油能承受高温,因此适宜用来煎炸烹炒。
亚麻籽油、橄榄油等烟点较低,高温下容易被破坏,适合于制作沙拉和凉菜。
香油是常食用的油品,没有被精炼过,一般不耐高温,适用于凉拌菜的调味。
误区四
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
长期食用某一种食用油,会导致体内脂肪酸代谢不平衡或某些脂肪酸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或导致疾病。不同种类的植物油应合理搭配,适量摄入。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合的食用油呢?
怎样选择食用油
市面上的食用油品种繁多,除了风味不一,最大的差别在于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的不同。
1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据研究成果看,饱和脂肪酸是坏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关系密切。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摄入后,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更小。
2
亚油酸和油酸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之一,能起到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含量代表:大豆油、葵花籽油、核桃油、芝麻油。
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对软化血管有一定效用,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含量代表: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
综上,我们在选择食用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中国公众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