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脑血管病打交道60年,国医大师翁维良劝导:凡事别太“过”

2023年02月02日 17:29 简体 正体   评论»

今年86岁的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与疾病打交道已有60余年。翁维良教授指出,对于而言养心尤为重要,并提出了“三不过”养心经。

一、不,避免过劳给身体的伤害

翁维良教授2022年接受快乐老人报采访指出,“不过劳,避免‘半健康血瘀证’。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认识不到过劳的危害,简单地以为“累过劲儿了,休息休息就能好”。实际上,过劳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引发“过劳死”。、心瓣膜病、心肌病和等心脑疾病就是直接引发“过劳死”的最常见疾病。过劳的危险就像在雷区前行!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动组织联合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每周工作35小时~40小时(标准劳动时间)的人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的人死于的风险分别增加35%和17%。这值得警醒!

二、不过胖,别给心脏太重的负担

“不过胖,别给心脏太重的负担。”翁维良2022年接受中国中医药报采访时指出,自己40岁后,体重长得很快,“这是年龄大了、代谢减慢的缘故,从那时起自己就有意控制饮食、每天走一万步”。

翁维良表示,自己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心脏病患者中,有70%都是肥胖者。“心脏负责向全身泵血,如果体重超重,心脏负担不了就出现功能障碍。心脏得病后,体重还居高不下,心脏吃不消就会病得更重。”翁维良认为,肥胖与瘀血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他在临床诊疗中常常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肥胖症,同时也反复叮嘱心脏病患者一定要调整饮食、合理运动,平稳地将体重降到正常范围。

三、不过懒,别忽视心脏的预警信号

翁维良认为,比较隐性的患者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以中医的视角看,心脏病的预警信号一般都会在身体上有所体现,具体如下:鼻子——鼻梁根部出现明显的“山根横纹”;

耳朵——耳轮不光泽、有焦黑点,耳垂有褶皱甚至出现冠状沟;

脉搏——脉搏存在停顿、漏跳等节律不均匀表现;

面色——晦暗或发灰青色、赤红色;

眼眶——发黑、肿胀,有重浊的眼袋;

舌——有齿痕,舌质紫暗,舌尖红、周围有点刺。

翁维良表示,很多老年人有惰性心理,不按时体检,身体不舒服也习惯拖着,其实这样非常危险。老年人应特别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预示心脏可能存在问题,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医、对证治疗,千万别因为犯懒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端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