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位置与原因,一张表格看鉴别诊断!痠痛如何舒緩?一次了解
下背痛是现代人经常面对的疾病,根据健保署统计,“背痛”是国人就诊原因的前10名;台南医院的卫教资讯也指出,大约有8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严重背痛困扰。导致下背痛的原因很多,根据疼痛位置、特征、时间不同,可能是因不同因素导致。究竟是下背痛为何发生?疼痛时该如何治疗、舒缓?以下带您完整了解。
下背痛位置与原因大解析!从定义开始了解下背痛的鉴别诊断
下背痛泛指身体后方位置,腰部附近至臀部上方区域发出的疼痛,其实就等于大家常说的“腰痛”。下背痛、腰痛十分普遍,有些人经过推拿、休息,过一阵子就自然康复;有些人的下背痛却总是阴魂不散。事实上,下背痛的成因多元,根据发生时间长短,可以再细分为“急性下背痛”、“慢性下背痛”。
急性下背痛:根据丰荣医院的卫教资讯,发作3个月以内的下背痛属于急性,常见原因为姿势不良、背部拉伤、外伤骨折脱位、肌肉筋膜症候群、骨髓炎、椎间盘炎等。
慢性下背痛:持续3个月以上的下背痛为慢性下背痛,常见原因包括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脊椎退化、骨质疏松症、肿瘤等。
若是根据下背痛的成因分类,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机械性下背痛:下背痛种类的大宗,通常因过度活动、姿势不良、搬运重物,腰背受力过大,导致肌肉、韧带拉伤造成。根据高雄荣总卫教资讯,常见的扭伤、椎间盘突出都属于此类。通常只要多休息、维持良好姿势、适当复健,就能渐渐缓解。
发炎性下背痛:若脊椎关节出现慢性发炎反应,也可能引起下背痛。根据《照护线上》报导,过敏免疫风湿科医师翁孟玉提醒,如果发现背痛“休息越久,越不舒服”,或是早上起床时特别僵硬疼痛,活动一段时间症状反而缓解,就可能是发炎性背痛,最好尽速就医。发炎性背痛患者通常较年轻,多数都小于40岁,僵直性脊椎炎、骨髓炎皆属此类。
脏器来源的下背痛:有些不属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例如肾脏病、尿路结石、摄护腺发炎、骨盆腔发炎、主动脉剥离等。
想判断腰痛成因,可以根据国军高雄总医院整里的表格,依疼痛的位置、年龄、疼痛特征初步判断:好发年龄
疼痛位置
特征
背肌拉伤
20~40
下背、臀部、大腿后侧
当活动量增加、弯腰疼痛会加重;痛感为局部压痛,且脊椎活动受限。
椎间盘突出
30~50
下背、有时会传到下肢
痛感多为单侧
当弯腰、坐着时疼痛会加重,站立时则会减轻;疼痛同时伴随肌力下降、反射功能异常(增加或降低)。
退化性关节炎
脊椎狭窄症
>50
下背、有时会传到下肢
痛感多为单侧
走路时疼痛加重,坐着时则会减轻;且伴随肌力下降、反射功能异常(增加或降低)。
脊椎滑脱症
任何年龄
背部、有时会传到下肢
当活动量增加、后弯时疼痛会加重,前弯时则会减轻;且伴随腰椎角度增加、腿后肌僵硬症状。
僵直性脊椎炎
15~40
荐肠骨关节、腰椎
活动后疼痛会减轻,休息后反而加重;且出现脊椎活动受限、荐肠骨关节压痛、清晨僵硬等症状。
感染
任何年龄
腰椎、荐椎
除了疼痛还可能发烧、敲击痛,并伴随神经学检查异常。
恶性肿瘤
>50
肿瘤生长部位
常有明显敲击痛或局部压痛,夜晚会痛醒,可能伴随神经学检查异
有下背痛问题该看哪科?7种下背酸痛需警觉暗藏疾病
下背痛、腰痛时应该看哪科?由于导致下背痛的可能性众多,每种疼痛需要挂号的科别可能都不同,不过骨科医师陈钰泓指出,实际上80%的下背痛都找不到原因。如果不清楚该卦哪一科,可以依据丰荣医院的卫教资讯简单判断:症状轻微、不严重:复健科、家医科;
刺痛、麻痛:骨科、神经科;
后续复健:复健科、中医科。
若下背痛轻微,有些人会选择放着不管,或是去推拿、按摩,几天后疼痛可能就自然消失。不过,综合骨科医师陈钰泓、日本骨科医师久野木顺一的建议,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就须赶紧就医检查:激烈的疼痛持续一周以上
疼痛逐渐恶化
脊骨硬到难以弯曲背部的程度
静止时依然会疼痛,特别是在半夜、清晨时感到痛:症状可能与发炎相关,建议至过敏免疫风湿科检查。
伴随下肢症状:包括下肢无力、麻痹,或是排尿、排便出现问题,这些症状可能是神经受损导致,建议至神经内外科检查。
严重的外伤导致的疼痛:跌倒、撞击等严重外伤,可能导致肌肉、骨骼受损病变,切勿轻忽疼痛,尽速至骨科、神经外科就诊。
伴随发烧、体重减轻:如果疼痛持续不退,且还伴随发烧、变轻的症状,建议前往感染科、血液肿瘤科咨询。
舒缓下背痛可以这样做!伸展运动、穴道按摩…3种方法摆脱下背部酸痛
出现下背痛怎么办?如果常常受腰酸背痛困扰,林新医院在卫教资讯当中,建议尝试用以下几招伸展运动、穴道按摩缓解疼痛:舒缓下背痛的伸展运动
仰卧屈膝:先平躺在地并将膝弯曲立起,脚掌平放地面,手交叉置于后颈下方;先深呼吸放松,再缩紧腹部、臀部,维持5秒后再放松。
仰卧拉腿:先平躺在地并将膝弯曲立起,脚掌平放地面;双手握住其中一边膝盖,将腿往胸口拉,尽量靠近,慢慢放下后先将脚伸直,再弯曲回到原本姿势,换另一脚重复同样动作。
仰卧抬脚:先平躺在地并将膝弯曲立起,脚掌平放地面;一脚先弯曲并靠近胸口,然后慢慢向上伸直,再回复至原本姿势放松,换另一只脚重复同样动作。需特别注意,此动作能有效放松大腿前内侧肌肉,但对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禁忌。
拱背运动:跪地并手掌着地,先慢慢吸气、同时将背拱起,如同猫咪拱背的动作,在最高点停留约10秒;之后再慢慢吐气,让腹部凸起、背部下凹,并停留10秒钟。整套动作一天至少进行10次。
后背伸展:俯卧式:趴卧后将双手在背后交握,双手往脚部方向后拉,使肩膀往后、往下伸展,并将双肩肩胛骨向内夹紧,维持2秒后放松。
直立式:站直后将双手后背,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拇指;垫起脚尖并将双手下伸,头上抬注视天花板,维持数秒后放松。每隔2小时重复此动作数次。
舒缓下背痛的穴道按摩
适当的穴道按摩也能够缓解下背痛。根据祥宁中医团队的卫教资讯说明,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腰部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引起;或是因肾气亏虚、气血不通,阻塞腰部经络导致。当腰痛难耐,可以按压腰腿点、肾俞、昆仑、中封等4个穴位,改善各种疼痛状况:肾俞:如果疼痛属于慢性腰痛,可以按压“肾愚穴”。按压方式为将手插腰,以拇指施力、刺激穴道,也可以将暖暖包贴在穴道上,缓和疼痛。
腰腿点:针对急性腰痛,可以按压手背上食指、中指骨头的中间点,以及无名指、小指骨头的中间点。按摩1次维持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就能减轻腰痛。
中封:若是搬重物导致“闪到腰”,或是生理期导致的腰痛,都能按压“中封穴”缓解。中封穴位于脚背和脚踝内侧骨骼间凹陷处的正中央,可用拇指按压3~5秒后放开,重复3~5分钟即可。注意此穴不得强烈刺激。
昆仑:针对下背的初阶单侧腰痛,可以按压“昆仑穴”改善。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骨骼与阿基里斯腱间凹下处的正中间,每次以拇指按压2~3秒后离开,重复约3~5分钟即会有效。
舒缓下背痛的其他止痛方法
如果下背痛突然发作,痛到受不了,还可以利用德国权威名医狄特里.格内麦尔在《背脊.肌筋膜照护百科解剖书》中提到的几种急救方法,及时缓解难耐疼痛。不过若背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还是应求助专业的医师,避免疼痛恶化。
正确呼吸,解除压力:正确、均匀地深呼吸方式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减缓急性背部疼痛。呼吸急促不仅会使身体紧绷,且需要胸部肌肉帮助快速换气,肩膀也会弓起,造成更多紧张和压力。
冰敷:低温可以抗痛,用于急性关节疼痛。最理想的消炎温度为10~15℃,可以先将冰袋放在室温下回温,等冰袋摸起来感觉很舒服、不刺激再使用。若想消炎建议可敷20~30分钟,单纯舒缓疼痛则每次1~3分钟,一天冰敷多次。
热敷:热能可以放松肌肉、活血、舒缓疼痛,对慢性背痛特别有帮助。不过需注意,由病原体引起的发炎状况,不宜用热能处理。
止痛药:止痛药可以快速舒缓疼痛,建议使用免处方笺的止痛药,并不要服用超过3天左右,如果未改善就一定要去找医师看诊。
按摩或泡澡,松缓肌肉:热水澡、按摩都可以放松肌肉,且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下背痛到睡觉睡不着怎么办?舒缓下背痛的睡姿与方法
下背痛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睡眠,而睡觉时若姿势错误,也可能使下背痛更加严重。林新医院的卫教资讯建议,平时选择床垫时就须注意硬度,避免选用太软、躺卧时中央部位会向下凹陷的床垫。另外,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姿势缓解疼痛:侧卧:如果仅单侧腰痛,可以采侧卧姿势,让疼痛的一侧在上方;躺下时双腿在膝盖、髋部微微弯曲,双脚中间可以夹着一个枕头作为支撑,并以枕头或手臂将头部垫高。
仰卧:平躺时,可以在双膝下方以枕头或运动滚筒垫高,避免让腰椎突出,也能减轻邻近神经、肌肉的负担。
仰卧立膝:平躺并将枕头、棉被对折后放在膝盖下方垫高,让膝盖整个立起并将枕头夹住。日本腰痛治疗专家千叶纯司说明,这种睡姿能让下半身的重心向上转移,让腰椎能自然平贴床面,减轻腰部的负荷。
这些躺卧姿势都能尽量缓解椎间盘的压力,并减轻脊椎关节内神经和软骨的负担。不过必须注意,虽然躺卧能够减缓疼痛,却并非长久之计,仍应找到腰痛原因,从根本解决,或是尽速就医寻求协助。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