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的晚餐是慢性殺手,不僅增加糖尿病風險,至少要有「7宗罪」
很多人忙碌了一天,等工作結束回家,在晚上會做頓大餐,犒勞辛苦的自己。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豐盛的晚餐恰恰是健康的慢性「殺手」。
最新的一項研究分析了早餐和晚餐飲食攝入多少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者納入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1997-2011)中,11153名成人的膳食數據。並按照晚餐和早餐之間的能量和常量營養素攝入差值分為五等分。探討不同時間膳食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與早餐相比,晚餐攝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質和脂肪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晚餐長期吃得過飽,會反覆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易引發血糖異常,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
不止容易誘發糖尿病,晚餐吃得過多還有另外「6宗罪」。
1.導致肥胖
晚餐吃得過飽,多餘的熱量會合成脂肪在體內儲存,使人發胖。研究發現,同樣的食材,放在晚餐的時候吃相比於早餐吃,對體重增加的影響更大。
2.影響腸道健康
晚餐攝入過多的食物,會在大腸內受到一些厭氧菌的作用,產生一些有害物質。睡眠時胃腸蠕動減少,會相對延長這些物質在腸腔內停留的時間,久而久之,可能會對腸道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3.誘發心臟疾病
晚餐攝入過多食物,會增加體內膽固醇。過剩的膽固醇被運載到動脈壁上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
晚餐吃得過晚過飽,睡覺時血液會集中在消化道,心臟的供血量會相對減少,就可能誘發心絞痛。且睡眠時,人體處於放鬆狀態,血流速度變慢,更易形成血栓。加上夜間不像白天那樣喝水多,血黏度增加,因此更易引起致命性心梗。
4.誘發胰腺炎
晚間應酬時吃得過好過飽,加上大量飲酒,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熱等不適,嚴重者還會伴有休克。急性的重症胰腺炎有30%左右的死亡率。
5.形成結石
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而晚餐吃得過晚,睡覺時尿液聚積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就會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尿路結石。
6.造成多夢
晚餐過飽,膨脹的胃腸對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促使大腦相應部位的細胞活躍起來,誘發各種各樣的夢。做太多夢會使人疲勞,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那麼,健康吃晚餐,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晚餐攝入的熱量不應超過全天攝入總熱量的30%。晚餐後,人的活動要比白天少很多,能量消耗也因此降低很多。因此,「清淡至上、質高量少」才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晚餐進食原則。
清淡即少油、少鹽、少糖、少辛辣。清淡不是不能吃肉,而是不能太濃汁厚味,適當吃些肌纖維短、好消化的海產品、瘦肉、蛋類都可以,少吃肥肉。
晚餐的主體一定是蔬菜,大約吃半斤(生重),還要至少有1兩主食(生重),但也不要過量,原則上不超過2兩為宜。
除此之外,還可攝取一些粥或湯類的食物,提倡干稀搭配,有利消化,也有利於為夜間提供身體所需的水分。不過,容易因起夜失眠的人群,可根據情況適當減少水分的攝入。
如果晚上吃得豐盛了些,可遵照吃動兩平衡的原則,在晚餐後先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然後出去快走30-40分鐘(依健康狀況量力而行)。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吃好每天三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