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老牙先倒,牙齒遭遇「中年危機」怎麼辦?
都說人到中年是個分水嶺
這個時期
健康壓力總是「如約而至」
比如越來越禿的頭髮
還有突然掉落的牙齒
而這樣的危機有時也會提前到來
31歲「後生人」門牙突然掉
原是因為牙周炎
吳先生是標準的90後。1990年出生、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他覺得自己提前遭遇到了「中年危機」。還沒開始變禿的他,居然在咬東西時莫名掉了一顆門牙。
門牙可是一個人的門面呀!缺了門牙,一張嘴就露餡,一說話就漏風,身邊朋友一提起也是調侃居多,怎麼年紀輕輕就像中老年人一樣缺牙了呢?
吳先生趕緊預約到口腔中心檢查,醫生說是因為牙周炎——牙周炎是指牙周軟組織受到感染而發炎,是一種長期的破壞性疾病,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牙齦萎縮,是導致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
「如果能提前干預治療,牙齒還是能保留的,現在只能進行修復了。」聽著醫生的介紹,回想起自己此前已經出現的癥狀:牙齦出血、牙縫變大、吃肉塞牙、牙齒經常感覺酸軟無力,吳先生悔不當初。
牙齒「中年危機」多與疾病有關
出現這些癥狀不可忽視
很多人都認為嘴巴里的是銅牙鐵齒,不需要我們的呵護,甚至拿它們當工具肆意折騰。
事實上,牙齒也會衰老,而且牙齒的衰老從它長出來後就開始了。牙齒承擔著咀嚼的功能,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產生磨耗,若是好好維護,它們也能陪伴我們一生。但更多時候,齲齒、牙周病等疾病卻讓它們提前衰老。
世界衛生組織為牙齒健康提出了標準: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當牙齒出現以下6種狀況,則意味著你的牙齒已經開始出現危機了:1、口臭
口臭是很多牙齒疾病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如果口腔內長期都有比較大的口氣,在排除胃部疾病之後,導致其產生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口腔疾病。
2、牙齒敏感
當發現自己長期吃一些酸、冷的食物之後會導致牙齒出現不適或疼痛,那麼就表明牙齒可能存在齲齒、隱裂、牙周病等。
3、齲齒
隨著年齡的增加,牙縫也會隨著口腔黏膜的萎縮而增大。如果這時候再不注重自己的口腔衛生,經常讓食物在牙縫中殘留,就很容易會滋生細菌,導致齲齒的發生。
4、牙齒表面出現裂痕
這種情況是由於牙齒表面的釉質過多流失造成的。這樣會使牙本質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造成牙齒變脆,出現裂痕。
5、牙齦出血
若是發現自己長期刷牙或者咀嚼食物時,牙齦有出血的癥狀,就要引起重視,牙齦出血是牙周病早期的癥狀之一。
6、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大多是由於牙周炎導致的,這時候就要多加註意自己口腔的衛生。建議及時就醫治療,以免牙齒最終脫落缺失。
日常注意牙齒保健
讓「中年危機」遲點到
其實,我國全面口腔健康教育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但「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的理念仍未深入人心。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口腔健康直接關聯到人體的健康和生命質量,需要自己主動維護。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提出了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指標:到2025年12歲兒童齲患率要控制在30%以內;成人每天兩次刷牙率要達到45%;65歲到74歲老年人存留牙數要達到24顆等。
那我們日常應該如何保護牙齒保健呢?
1、保持口腔清潔
做到飯後漱口、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刷3分鐘,睡覺之前刷牙比早晨刷牙還要重要,選擇合適的牙刷,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還可以使用牙線、漱口水等。
2、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注意飲食結構要營養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於牙齒口腔健康的食物;盡量少吃高蔗糖及粘性強食品,不抽煙,少喝酒,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利於口腔清潔。
3、定期潔牙
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但即使我們再努力的刷牙,仍然有些頑固分子躲在隱蔽的角落發展壯大。稍不留神,牙菌斑就進一步鈣化沉積變成了牙結石。因此為了確保口腔的健康,每年洗牙一到兩次是很有必要的。
4、密切注意疾病的早期信號
如果在刷牙或吃東西時,出現牙齦出血現象,要及早引起重視,因為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現,應儘早到醫院診治,查看齦下牙石情況,以及牙齦萎縮的情況。
5、及時治療口腔疾病
齲齒及時補,可以避免繼續發展為深大齲洞,若是等到了牙疼才去看醫生,治療難度增加,費用也會增加。牙周病也要及時干預治療,不讓牙槽骨被進一步破壞。一旦出現牙齒缺失,一定要及時修復,以免累及健康的余留牙。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 汕頭口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