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癌症「入侵」時 血常規或有5處異常

2024年12月30日 14:23 簡體 正體   評論»

老李詢問起上次體檢的經歷:「你那次體檢有沒有抽血啊?」李大叔回答:「抽了,抽了好幾管呢,查了好多項目。怎麼突然問起這個?」說著,他向正走來的張大叔揮了揮手示意。

張大叔緊握著李大叔的手,神色凝重地搖了搖頭:「你知道嗎?前陣子咱們隔壁小區的劉大爺去做血常規,結果查出了問題,再去複查竟然確診是。唉,不到半年,人就走了。」李大叔聞言,一臉驚愕,不由得嘆了口氣。

癌症,這個名字足以讓人心生恐懼。這些年,癌症的發病率不斷攀升,特別是中老年人更是高風險群體,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正因如此,定期體檢成為了守護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血液檢查更是能迅速反映身體狀況的重要手段。

01

血常規到底有啥用?

1.監測血液凝固功能

計數是評估血液凝固能力的一個指標。當血小板計數偏低時,應留意可能的出血風險;而若計數過高,則需警惕血栓形成的危險。

2.評估情況

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這兩項血常規指標,能夠揭示我們貧血的程度以及貧血的類型。

3.評估骨髓功能

血常規中的某些指標能夠有效揭示骨髓疾病的存在及其嚴重程度。

4.檢測感染和炎症

數目是衡量人體免疫系統狀況的關鍵指標,一旦遭遇感染或發生炎症,白細胞數目便會上升,這表明身體正在對外部病原體的侵襲作出反應。

02

血常規出現5處異常,

可能是癌症找上門

1.出現不應出現的各個階段不成熟的粒細胞

在化驗單的底部,能觀察到一系列通常不會出現的未成熟粒細胞階段(包括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及桿狀粒細胞),以及少量的幼稚細胞,這些跡象高度提示可能患有慢性粒細胞。此病症的主要發病機制涉及p210蛋白,該蛋白具有激酶活性,能夠促使粒細胞持續增殖。

2.貧血

癌症作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可能導致部分患者的血常規結果顯示貧血,這一現象在中老年患者中尤為顯著。若血常規檢查發現貧血狀況,務必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尤其當貧血伴隨長期低熱、體重明顯下降時,應警惕患者可能存在癌症的風險

3.一高兩低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血常規檢查中會展現出白細胞計數顯著上升,伴隨貧血與血小板減少的典型「一高兩低」特徵。患者常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及唇色蒼白無華,進行體力活動後易感胸悶與呼吸急促,並可能出現鼻部出血、牙齦出血或皮膚在輕微觸碰後即產生瘀傷或出血的現象。

4.淋巴細胞總數和比例明顯升高

通常情況下,淋巴細胞計數超過5×10^?/L,如果血液檢測結果顯示這一比例顯著上升,那麼很可能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存在關聯。

5.各類血細胞異常增多

在血常規檢查中,若各成分出現異常增高,可能提示存在骨髓增殖性腫瘤,這是一類發展緩慢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該類腫瘤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一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其血常規特徵為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含量顯著增加;二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表現為血小板數目超出正常範圍。

03

體檢發現這4項指標異常,

不一定是病!

1.肝血管瘤

儘管肝血管瘤的名稱聽起來頗為駭人,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良性的病變,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引發任何癥狀。真正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是「肝血管肉瘤」,儘管兩者名稱相近,僅一字之差,但後者卻屬於惡性腫瘤範疇,一旦確診,必須迅速採取行動,進行檢查與治療。

2.心臟早搏

許多人在發現心臟出現早搏現象時,往往會擔憂自己是否患上了。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少身體健康的人也可能偶爾出現這種狀況。根據中華醫學會頒布的《早搏基層合理用藥指南》,若非由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室性早搏,通常被視為正常現象,並不需要採取藥物治療措施。

3.

乳腺增生這一狀況在女性中極為普遍,它被視為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過程。通常,年齡在20多歲且尚未生育的女性,以及處於更年期階段的女性,更容易出現乳腺增生的情況。這一現象主要受內分泌系統和激素分泌水平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治療干預。

4.轉氨酶升高

轉氨酶作為肝膽疾病的關鍵檢測指標固然重要,但其水平的升高並非僅由疾病因素引起。在經歷劇烈運動、過量飲酒、感冒或是服用某些藥物後,也可能觀察到轉氨酶水平的上升。這種情況通常是暫時性的,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恢復正常,因此不必過分擔憂。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