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进补不只补嘴空,中医推5药材美味且滋补强身

2017年11月07日 22:00 简体 正体   评论»

麻油鸡(图片来源:duncan_su /Flickr Flickr)
麻油鸡(图片来源:duncan_su /Flickr Flickr)

记者/主持人:李 智

早安健康发布:2017年的立冬时节为11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中国农业社会进入此时节代表着冬天的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要将收成的农作物贮存好以度过严寒的;而在台湾,冬季寒冷程度和长度虽不像中国一样,有时也会持续农作,但仍有相同风俗,就是在立冬,希望在这一年辛劳工作后,潜伏闭藏收敛散失的阳气,再度用满满活力面对全新一年的挑战!

传统药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医食同源」、「药食同源」 是自古以来的食疗养生观念,其根据治疗、强身、抗衰老的需求,在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并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科学方法,制作成具有色、香、味、形的食品,使得在防病治病滋补强身、抗老延年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台湾人冬天或天冷常会吃些麻油鸡、姜母鸭或者是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当归熬排骨汤等,希望能够气血双补(益气摄血生血,金元时期名家李杲提出的当归补血汤中所强调的概念),借此以驱风散寒避免感冒,同时减轻疲劳感养精蓄锐,大都以人参、当归、肉桂、黄耆、熟地等常见中药为主;但并不是所有补性的食材都能起到相同效果,若是服用不当或过量反而会蒙受其害。

入冬补养如何正确补不伤身?

譬如说现代人营养过剩,三高缠身(血压、血糖和血脂)贸然加入太多补阴药物,有可能使其痰饮体质加重,甚至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肠胃不适;而过度偏向补阳药物,反而使得血压控制不佳;现代人常出现的是寒热或虚实夹杂的体质,并不适合纯粹温补的方式,容易出现口乾舌燥、多梦、心烦盗汗等所谓「上火」的症状,还是需要专业医师的体质鉴别,开立适合的药炖包组成,才能真正补其所需。

在冬令时节,传统医学科特别准备了药炖包(组成为当归、熟地、党参、黄耆和陈皮等),兼具美味和药效,性味平和,适合大部分民众使用,除了能单独煎煮饮用,也能加入排骨、鸡肉或是菇类熬煮成药膳汤品进补,是相当多元化且方便的养生圣品;但仍有些注意事项要提醒:

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脂症、患者,不宜添加海鲜或动物内脏等配料;肠胃功能虚弱,容易腹泻、腹胀者更要小心用量,避免过于滋腻而引起消化不良;最后一个秘诀是冬季的养生,除了进补之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十分重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都利于阳气的潜藏,精力的蓄积。如果尚有任何疑问,欢迎各位民众前往传统医学科门诊咨询。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