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新增350万中风患者 但这三大康复误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组图)

2020年06月24日 10:22 简体 正体   评论»

中国,有一项疾病每年新增竟达到350万人!每12秒钟就有被它“缠上”,每五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这种疾病。它就是“脑卒中”,俗称“脑”。

近年来,“”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对于中风康复认知的不足,将近70%-80%的中风患者因丧失生活而需要被照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家庭和社会带了沉重的负担。

其实“中风沾,床上瘫”的情况早已被逐渐改变,众多研究及循证医学认为“中风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中风康复又是如何帮助患者重返健康?我们在中风康复时常常会陷入的是哪些呢?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和由其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共同发布《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成果及质量报告》,用前沿临床数据,告诉你中风康复的三大误区,帮助你正视中风康复,早日回归生活。

误区一

康复何时开始

效果都一样?

中风后,康复休养就已经耗费一段时间,康复治疗开始不得是至少三个月以后?

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其实,据相关数据统计,脑中风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6个月是黄金康复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

在国际上,德国早就2005年便已有36.5万中风康复者因为及早介入的康复治疗,实现了重新就业。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了41.7万。

中风康复的时间是关键。报告中对住院中风患者采用了多个评估标准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后发现,遵循德国康复标准-早期巴塞尔指数(EBI),发病后6个月内住院治疗的患者EBI平均改善率为78.6%;

按照国际功能独立性评定标准(FIM),该群体的改善率达到28%。两组国际标准数据均远高于其他入院时间的中风患者。这说明,把握六个月黄金康复期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升康复效果。

误区二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是对中风患者最好的呵护?

在门诊中,我们是不是总能看见将希望寄托于临床团队和家人的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不了解,让他缺乏信心,严重依赖家属,从而导致了愈退愈难的恶性循环。

但其实康复医学并不同于其他学科,主动的康复比被动的康复效果更好。德国康复理念认为,即便是最为优化的康复方案,也只占治疗重要性的一半,另外的成功需要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保持主动性,持续性,激励状态。

报告中还显示,团体治疗、生活情景康复等多种创新康复方案及项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参与到康复治疗中,从开始的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实现康复目标的达成。

团体治疗是将功能状况相近的患者组成3至5人的小组,通过治疗师的安排,共同进行训练。过程中需要组员互动,互助和竞争,激励患者更好达成康复目标。

个性化生活情景康复非常贴近个人生活,分成个人生活自理,个人技能练习和社会参与三个板块,帮助患者独立完成生活上的行为,循序渐进地回归生活。德国康复模式强调关注个人生活状况和个体生活规律,将患者是否能够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为终极目标。

误区三

中风是生理疾病,

病好了生活自然会回归正轨?

面对给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的中风疾病,治愈心灵上的伤痛往往比身体更需要耐心与时间。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0%-50%,面对现实的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等诸多问题,不仅是患者,家属也同样也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

因此,不仅仅是患者,家属也应该接受正确的心理指导,需要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别人分享,倾诉,开导自己。在相互帮助与扶持之下,共同战胜中风,重新回归日常,回归所爱。

三大中风康复误区,你都了解了吗?

正如报告发起人之一,来自德国的舒乐博教授,专攻神经康复领域,现任霁达康复医疗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借助临床数据,让更多的医生、患者和家属意识到,中风后生存的着眼点不应仅局限在保存生命,还要尽早且最大化的恢复功能,提高生活品质,重返社会,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生命时报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