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你分清“温燥”“凉燥”了吗?
进入秋季,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一番,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杨宏志副主任医师提醒:这就是常说的“秋燥”在发威了!
秋季养生防燥是诀窍
燥是秋季的主气,所以秋天一般气候比较干燥,燥气太过,则为燥邪。燥邪有两个特点,一是“燥胜则干”,燥邪侵犯人体,容易耗伤津液,而见一派燥象,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
二是“燥易伤肺”,肺为娇嫩之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因此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唇鼻干燥、咽喉干痒或痛、干咳少痰、痰粘稠难咳等,如果燥邪伤及肺络,还会出现痰中带血。同时由于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肺津耗伤,肠道也会失去滋润,大便容易干结。
分清“温”“凉”防秋燥
初秋季节:立秋到秋分
此时暑热尚未退尽,“秋老虎”正在发威,尤其是久晴无雨的时候,燥邪常和热邪相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
这个时候除了多饮水,将雪梨、莲藕、荸荠、青皮甘蔗、白萝卜等榨汁饮用能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也可以选择百合、桑叶、麦冬、芦根等辛凉甘润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亦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润燥的作用。
深秋季节:秋分到霜降
此时气候逐渐转凉,燥邪与寒邪相合,则称为凉燥。之前适宜食用的甘寒之品就不太适合了,应该选择一些性温甘润的食物或者水果,比如核桃、芝麻、杏仁、山药、紫皮甘蔗、饴糖等,莲藕、雪梨、白萝卜也可以食用,但是要需蒸煮以后才可进食。
生莲藕性偏凉,适合温燥,并且脾虚胃寒者、易腹泻者,不宜生食,但是煮莲藕则性味发生变化而偏温,适当多食不仅能润燥止咳,还具有健脾止泻,开胃消食,养血补心等功效。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