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洗手乳“别买这款”刺激发炎、酿大肠癌风险!医吁2关键比成分重要

2025年02月25日 20:28 简体 正体   评论»

最近流感、诺罗病毒、一波接一波袭来,身边咳嗽、发烧、拉肚子的人越来越多。这段时间,“”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两个字。

、抗菌香皂、消毒湿纸巾,买回家堆满洗手台;外出餐前也不忘拿酒精狂喷双手,手一脏,就赶快跑去洗。

但我要讲的是要注意的一个事情:其实,这些标榜“抗菌”的产品,有些里面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健康风险——三氯沙(或三氯生、Triclosan、TCS)。

天天用抗菌,会不会反而害了自己?

三氯沙是个老成分,从很久以前,它就被加到我们熟悉的洗手液、、牙膏,甚至衣物洗涤剂、防臭袜这类产品里,帮助杀菌。还有一个叫三氯卡班(Triclocarban, TCC),跟三氯沙是“好兄弟”,也是不少抗菌产品的固定班底。

可以在网络上查到,在八年前有相当多关于这个成分的新闻,那时候还有一些争议。但是,这两个成分,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继续大力研究,其中一篇发表于2022年重量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深入研究显示,三氯沙进入肠道后,不但没有认真帮你杀菌,反而会和你肠里的细菌“合作”,把它变成毒性更强的物质,刺激肠道

长期下来,肠道一直反复发炎,不只是让人肠胃不舒服,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的风险。

早一点的动物实验也证实,把三氯沙加入小鼠的饲料,小鼠肠道发炎,甚至长出肿瘤;反过来,如果把清掉,再给三氯沙,肠道却平安无事。

三氯沙的问题,不是它自己有多毒,而是它进肠道后,会跟我们的肠道细菌联手“作怪”,把毒性放大。

病毒季节用抗菌,还是得小心这几个字

现在病毒流行,大家拼命洗手、消毒,这没错,这是保护自己最基本的动作。但我们不能把“抗菌”当成万灵丹,以为成分越强越安全。

美国在2016年就禁用三氯沙在洗手液、沐浴乳里,但它还是存在于一些肥皂、牙膏、洗衣精、清洁剂里,一些抗菌用品,还可能继续使用这个成分。

疫情过后,很多人习惯随身携带洗手液,但不是所有洗手液都一样安全,有些还是有三氯沙。

该怎么避开这个成分?

其实很简单,下次买清洁用品时,记得翻到产品背面,仔细看看成分表:有 Triclosan(三氯沙)或 Triclocarban(三氯卡班)这两个字,我个人建议就不要买了。

现在有些产品会主动标“不含三氯沙”、“无抗菌剂”,看到这类标示,可以比较放心。

其实洗手,不需要抗菌也很安全

流感、诺罗、肠病毒这些,其实不是靠“抗菌”来防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流水+肥皂搓洗20秒。一般肥皂就很好用,不用非得抗菌肥皂。重点是“洗的时间”跟“洗的方式”,不是成分多强。

下次去买洗手液、肥皂,千万别只看“抗菌”两个字,翻到背面,看一眼成分表,避开三氯沙、三氯卡班,你洗的不只是手,还是全家的健康。

来源:早安健康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