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管理进化论:连续型葡萄糖监测“CGM”在减重与健康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 沈宛征营养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与肥胖人口持续攀升,“精准控糖”成为预防慢性病与代谢调控的关键策略。而“CGM(连续型葡萄糖监测系统)”作为一项能即时掌握血糖变化的科技工具,已在临床与健康促进领域中逐渐普及。这不仅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突破,更是减重与改善生活型态的有力助手。
全球与台湾的肥胖与糖尿病挑战
根据台湾糖尿病卫教学会与糖尿病学会2024年公告,台湾糖尿病盛行率约为11.1%,推估超过250万名患者,每年近25,000名糖尿病人1。
此外,根据国民健康署年报,台湾18岁以上成人过重或肥胖率自2016–2019年的47.9%,攀升至2020年的50.3%2。肥胖不仅是第2型糖尿病的前导因子,也与心血管疾病、癌症、退化性关节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项疾病密切相关。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出,糖尿病与肥胖的共同生理机转之一是“胰岛素阻抗”:身体因脂肪细胞堆积过多,导致胰岛素讯号传导下降,使血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转化为能量,最终导致高血糖与脂肪累积恶性循环3。
CGM是什么?从“测血糖”到“看见代谢全貌”
传统的血糖监测仰赖指尖采血,虽然准确,但无法即时反映血糖的连续变化。而 CGM则透过一支微小感测器,植入皮下,持续侦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并每1分钟将血糖数据传送至手机App。这等于为你的身体装上一台“血糖摄影机”,不仅看得见当下血糖,也看见“血糖波动”的整体趋势。
TFDA到目前已核准多款 CGM系统上市,例如:瑞特安活CGM、亚培瞬感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个案与特定高风险族群4。
为什么 CGM能帮助减重与稳定血糖?
1.即时监测,找出饮食地雷
一碗你认为健康的水果优格,可能是让你血糖飙高的“隐形炸弹”。有别于传统方法,CGM可让你即时看到“吃进某样食物后,血糖如何变化”,协助你重新评估餐盘内容,做出更适合自己代谢型态的饮食选择。
2.避免高胰岛素反应,促进燃脂
CGM可以帮助你避免血糖大起大落,进而减少胰岛素暴冲。研究指出,稳定血糖曲线有助降低胰岛素阻抗、增加脂肪氧化效率,是减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5。
3.建立“饮食-血糖-情绪”的自我觉察回路
许多使用者回馈,CGM使用后能更清楚感受到“吃完某些食物后容易昏沉或焦躁”,进而学会尊重身体讯号,强化与身体的连结。
营养师临床建议:谁适合使用 CGM?
【适用族群及应用目的】
1.第1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者):对于即时血糖管理、预防低血糖、强化治疗效果
2.前期糖尿病、肥胖族群:认识自己的血糖反应型态,制定个人化饮食策略
3.妊娠糖尿病孕妇:控制胎儿发育与母体血糖安全
4.高表现运动员、健康自我追踪者:认识运动与饮食对能量与血糖的影响
但须注意:CGM不是减重的魔法贴片,若未搭配专业营养指导、生活作息改善与运动计划,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让身体“说话”,让数据为你引路
CGM让我们第一次能用数据“看见”身体的即时代谢反应,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控糖利器,对一般民众来说,更是理解自我、重塑饮食与生活型态的重要途径。
在营养师与医疗团队的协助下,透过 CGM建立“饮食→血糖→身体感受”的正向觉察循环,将是未来预防糖尿病、减重成功、维持健康的关键之一。
来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