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年咋養生?四個習慣和五種訓練不能少
人到中年,五不扛
人到中年要做好以下幾點:
不扛病。胃疼了吃點胃藥,肩膀疼了貼膏藥,頭疼了吃點去痛片,這些已經成為不少中年人的生活常態。殊不知,頭疼、胃疼、身體發麻等癥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葯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及早干預,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儘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不扛餓。客戶文案沒做完,臨時又加了一台手術……此時,很多人會選擇“忍飢挨餓”,等加班結束再飽餐一頓。研究發現,飢餓時血糖降低,會產生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疲勞等問題,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智力下降。另外,不按時吃飯的人比正常飲食者的膽固醇高33%。經常不按時吃飯,膽囊不收縮,久而久之會引發膽結石。因此,一定要保證三餐規律,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不要過度拖延,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些水果、餅乾、充足的水等,及時給身體“加滿油”。
不扛困。長期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的幾率升高。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脫髮、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另外,很多中年人在加了一宿班後開車回家,迷糊狀態下開車的反應速度等同於酒駕的反應,極易引起交通事故。建議晚上盡量在11點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即使不能保證睡眠時間,也要適當補覺,提高睡眠質量。
不扛累。正所謂積勞成疾,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累出來的,長期過度疲勞會出現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猝死。當感覺體力不支時,證明你已經處於勞累狀態,必須好好休息,恢復體力。每連續工作2小時,就應停下來,聽聽音樂,放鬆下身心,小憩15分鐘。另外,疲勞過度者要注意多補充營養物質,但切記飲食不能過於油膩,果蔬、魚肉等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還應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節奏,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當下,反而會提高工作效率。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騎車。
不扛壓。中國人的性格比較隱忍,很多中年男性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悶情緒也憋著不說,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得不到釋放,就會扛出大問題。所以,一定要學會為自己減壓。一是積極面對難題,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能力等,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二是可以約三五好友郊遊、擁抱大自然,到戶外做做運動或者去唱唱歌;三是按摩也有助於釋放壓力。
40歲起重點防肺癌
肺癌位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例,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在漲,異常兇險。
高危對象年齡40歲以上;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吸煙≥20包/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被動吸煙者;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建議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進行LDCT(低劑量螺旋CT)篩查。建議儘可能使用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CT掃描以後,每年進行1次LDCT肺癌篩查。若檢出肺內結節,需至少在12個月內進行LDCT複查。肺內結節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徵,不推薦將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預防建議不吸煙或戒煙;對於有職業暴露危險的應做好防護措施;保護環境,改善空氣條件;有呼吸系統疾病者要及時規範地進行治療;加強對肺癌科普知識的宣傳。
人到中年七個退化
人到中年,身體機能也會發生退化,“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誌”網站做了總結。
1.眼前漂浮物增多。中年過後,由於眼底和視網膜等開始出現物理性衰退,眼前可能出現圓點和曲線等漂浮物(飛蚊症)。一些人還可能出現眼前莫名閃光現象。而且,45~55歲,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發病率會翻倍,所以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2.疼痛敏感度降低。50歲後,許多人對疼痛敏感度開始下降,更能忍受疼痛,即便腳底磨起泡,也察覺不到。
3.味覺日益遲鈍。味覺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過去認為很辣的食物如今也能接受。研究發現,50多歲時,舌頭上的味蕾(味覺細胞)開始減少。對鹹味和甜味敏感度降低,因而做菜時會放更多鹽和糖。所以,烹調時一定要控制調味品的用量,另外要注意口腔衛生,飯後刷牙或漱口、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定期看牙醫,防止牙周病。
4.對濃烈氣味不再敏感。鼻子神經末梢會攔截氣味,並將相關信息傳送至大腦進行處理。隨著時間推移,中老年人的這些“感測器”受到磨損,即使暴露於強烈的化學煙霧、香水等環境中,嗅覺也遠不如年輕時敏感。
5.看東西需要調亮燈光。中年後,眼睛晶狀體變硬、控制能力減弱,瞳孔寬度受限。因此,看東西時需要更亮的燈光。
6.聽力下降。調查顯示,約1/5中年人聽不清耳語。對方只有提高嗓門,中年人的聽覺系統才會受到刺激,並向大腦發送聲音信號。一些人不得不佩戴助聽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以恢復聽力。
7.走路更容易絆倒。50歲後,由於聽力下降,身體平衡能力隨之變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鼻咽喉學副教授法蘭克·林博士表示,一旦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身體更容易失去平衡,走路更容易摔跤。
來源: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