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是暈眩還是中風?

2020年10月29日 11:15 簡體 正體   評論»

馬來西亞創作歌手黃明志宣布,將於美國時間12月4日進軍聖荷西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對於首次在美國開唱,黃明志表示並不感到緊張,反而擔心超過20小時的長途飛行。他自曝因曾到美國旅行,沒想到一下飛機就發生,還差點送醫,所以才特別擔心這次身體難負荷。究竟頭暈目眩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中風前兆嗎?(社群中心)

—–(以下為原文)

頭暈目眩的感覺不好受,到底是怎麼回事?

年近70的吳奶奶今早起床時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好像牆壁、房間的擺設都在動,她的身體搖晃傾斜,站都站不穩,趕快躺回床上,但暈的感覺還是持續。她想到自己有,很擔心這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需要馬上去看醫生嗎?

***

50多歲的陳女士喜歡上健身房運動,但她發現做轉圈、甩頭、彎腰後站起來等動作很容易頭暈,有點站不穩,甚至必須停下來休息幾分鐘;平常她也很容易暈車。這樣的頭暈有沒有大礙?需要治療嗎?

神經內科門診常有因頭暈而來看病的老人家,有的是一般的頭暈,有的卻暈到幾乎不能站立或走動,只能躺著。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說,要先區分是一般頭暈(dizziness)還是暈眩(vertigo),才能對症下藥。兩者最大的差別是:暈眩會有天旋地轉、四周景物在動的感覺,而一般頭暈或頭昏不會。

暈眩是前庭感覺系統出了狀況,較常見的原因包括:■內耳的問題,例如:

1.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簡稱BPPV):快速改變姿勢時發作,比如上床平躺、翻身、起床、彎腰、抬頭。

2.前庭神經炎:內耳的前庭神經發炎,多合併有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等癥狀。

3.梅尼爾氏症:主要癥狀除暈眩外,還有聽力異常、耳鳴、耳朵有腫脹感,也常合併有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

內耳引起的暈眩通常是一陣一陣的,每次幾分鐘到幾小時都有可能。

■腦幹及小腦的問題:如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腫瘤、退化,引起的暈眩可能持續好幾天。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暈眩通常合併其他癥狀,如復視(眼前景物好像有影子,一變為二)、口齒不清、顏面神經麻痹、失去平衡感(走路不穩)、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等。

胡朝榮說,銀髮族本來就常有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都是可能引起中風的危險因子,因此一旦出現暈眩,可能是中風前兆,代表腦血管已經阻塞、時通時不通或正在輕微出血,建議儘快就醫。

其他可能造成暈眩的原因還有:

■周邊神經的問題:常見因糖尿病引起神經退化。

■藥物:例如降血壓葯、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因此改變姿勢時頭會暈。

此外,部份抗生素、部份抗癌藥物有傷害前庭神經或聽神經的副作用,可能也會引起頭暈目眩。

找出暈眩的真正原因

有時暈眩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需要詳細診斷。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立奇說,要找出暈眩的真正原因,需要患者提供以下「線索」:●什麼情形下發作(比如姿勢改變時)

●描述暈的感覺(比如四周景物都在動)

●持續時間、間隔時間

●有無合併其他癥狀,如噁心、嘔吐、、耳鳴、臉麻等

●病史:有沒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

●用藥情形:建議帶著葯袋或藥物完整包裝,讓醫生知道你在吃什麼葯

胡朝榮說,通常從問診、病人的病史,可以知道暈眩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可能的病因做進一步檢查,比如懷疑是內耳的問題,會做眼振圖(暈眩時眼睛常會跳動,這種儀器可以看到眼睛跳動的情形);如果懷疑是中風,會做頸動脈超音波,看血管有無阻塞;用腦幹誘發電位檢查腦幹的功能;或用磁振造影(MRI)檢查腦部是否梗塞、出血、萎縮、退化或長了腫瘤。

不同原因造成的暈眩,治療方法也不同。一般內耳問題引起的暈眩會先用止暈葯改善癥狀,再視病因進一步治療。比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是因內耳半規管中的微小粒子(耳石)脫落,在半規管內遊動,刺激半規管及前庭神經引起的,因此可以用一套復健方法將耳石回到原位,讓病人不再暈,但未來還是有可能複發;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引起暈眩,則要先控制好血壓、血糖;如果是藥物引起暈眩,可能需要調整藥物。

預防方面,胡朝榮建議,良性陣發性姿勢性頭暈的患者平常做各種動作都慢一點,也避免從事激烈運動,以免動作太快、太大誘發暈眩;梅尼爾氏症與內耳半規管積水太多有關,建議低鹽低鈉飲食,減少體內積水。

中醫如何治療暈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許恆壹說,中醫認為暈眩與憂思惱怒、恣食膏粱厚味(油膩、高脂肪食物)、勞傷過度和氣血虛弱有關,可由風、痰、濕、虛引起,所以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的說法:●風:分為內風(如生氣、血壓高)、外風(著涼)。

●痰及濕:不只有形的痰(例如咳嗽引起的痰),還包括無形的痰,如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及體脂等。

●虛:如貧血、大病過後氣血虛弱。

中醫將暈眩依病人體質、表現癥狀分為5種類型:風火上擾型、痰濁中阻型、陰虛陽亢型、心脾血虛型及腎精虧虛型,用藥都不同。

此外,也可針灸風池、百會、內關、太沖等穴道,或埋耳針。許恆壹建議銀髮族從生活作息中預防暈眩,比如睡眠充足、維持適當運動、飲食清淡、生活步調放慢,遇事從容不要著急,保持心境平和。

平時可以用鈍頭梳子梳頭或按摩百會、內關、太沖3個穴道,每次12~24下,有預防保健的效果。

●百會穴:沿兩耳往上,交會處(約頭部正中線)

●內關穴:掌側中線距手腕橫紋三指處。

●太沖穴:足背側腳部第一趾跖骨與第二趾跖骨凹陷處。

頭暈/暈眩可能的原因

*疾病名稱: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BPPV)

主要癥狀:●一陣一陣的暈眩,偶有噁心,但不會嘔吐或耳鳴

●每次發作多半少於1分鐘

發生原因:多因老化,也可能因外傷、感染而引起

治療方式:●用藥物止暈

●耳石複位術

●居家自我復健

●多為良性,即使不治療也會慢慢好轉,但可能複發

*疾病名稱:前庭神經炎

主要癥狀:●除了暈眩,多合併有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

●急性發作期約1~2天,但頭昏可能持續數周

發生原因:多為病毒感染(如病毒)的後遺症,造成前庭神經發炎

治療方式:急性期可卧床休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亦可使用止暈止吐藥物。

*疾病名稱:梅尼爾氏症

主要癥狀:●一陣一陣的暈眩、聽力異常、耳鳴、耳朵有腫脹感,也常合併有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

●發作時間多為數分鐘至數小時

發生原因:多因老化引起內耳淋巴液堆積,造成內耳功能失調,也可能因感染、發炎引起

治療方式:●用利尿劑排出積水

●低鹽低鈉飲食

*疾病名稱: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及腦血管疾病

主要癥狀:●暈眩、復視、口齒不清、麻木、失去平衡感、手腳無力

●發作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都有可能

發生原因:血管阻塞或出血,好發於老年人,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風的高危險族群

治療方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疾病名稱:偏引起頭暈

主要癥狀:●頭暈反覆發作,可能跟同時發作,也可能單獨發生。除了頭暈,也會有不平衡感

●發作時間不定,從數分鐘、數十分鐘到一天不等

發生原因:年輕人常見,好發於偏頭痛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的人

治療方式:使用預防偏頭痛藥物,急性期亦可使用止暈止吐藥物

其他:某些精神疾病,如恐慌症、、憂鬱症,也可能合併頭暈及不平衡感

何時該就醫?

1.暈眩第一次發作: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暈眩。

2.暈眩同時合併其他癥狀:如口齒不清、手腳無力、視力模糊等,可能是中風前兆,必須儘快就醫。

3.癥狀改變:以前就會暈眩,但這次變嚴重了,或持續得更久,建議就醫檢查是什麼原因造成癥狀變嚴重。

資料來源: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

暈眩來襲,小心跌倒

跌倒是造成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並進而增加一年內死亡率的主因。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指出,國外有研究顯示,眩暈的情形愈嚴重,愈有可能跌倒。

因此,老人家暈眩發作時最好趕快扶住身邊的人或支撐物,然後慢慢坐下或躺下,以免跌倒;如果要再站起來,要先扶住東西。暈眩來襲時也不要勉強開車或操作機械,以免發生危險。

什麼時候需要做MRI?

胡朝榮說,首先可以從分辨「徵候(symptom)」及「癥候(sign)」開始。

「徵候」是指病人的主觀感受或觀察,例如暈眩;而「癥候」通常是指醫師較客觀發現的不正常身體機能表現,例如眼振(眼球會跳動)。

大部份暈眩病人只有徵候而沒有癥候,因此「何時需要做MRI」其實對醫師是很大的挑戰。一般而言,暈眩如果有合併癥候,如不尋常的眼振、步態困難、口齒不清、手腳無力、聽力障礙等,才是動用MRI的時機。

V2ray機場-安全可靠經濟 高速無限流量翻牆服務(10.25日gfw大屠殺,很多ip被牆,它依然堅挺)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康健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