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教師感冒一直未愈 確診尿毒症!醫生:腎病癥狀隱蔽 莫大意

2020年11月02日 5:14 簡體 正體   評論»

「老婆,咱們都要好好的……」

45歲的阿梅(化名)此刻躺在病床上,右眼還貼著厚厚的紗布,丈夫守在病床旁,已經快5天沒合眼。

丈夫確診,妻子受打擊出門又遇車禍

9月5日早上8時30許,阿梅騎電動車出門時突遇車禍,頭部受重傷,車主馬上撥打急救電話,隨後,阿梅被送入醫院急診室。

「腦挫裂傷並腦內血腫,顱骨,皮膚多處擦傷」,接診後,立即為阿梅做頭顱CT,確診急性內開放性顱腦損傷,需要馬上住院治療,丈夫接到電話後趕到,眼淚止不住地流。

據了解,阿梅在前一天晚上得知丈夫患上尿毒症悲傷過度,騎車時意識不清,才導致車禍發生。

丈夫在鎮上一所學校當語文老師,帶初三班,兼班主任。從4月開始一直咳嗽,但也沒去醫院,近期一直噁心嘔吐,四肢明顯浮腫,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尿毒症,醫生說他一個腎已經壞死,一周需要透析2次。

原本丈夫就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生了病,還需要支付昂貴的醫藥費,阿梅覺得天都快塌了……

阿梅百思不得其解:丈夫平時一直好好的,怎麼就突然得了「尿毒症」?以前怎麼沒發現?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尿毒症往往不是突然發生,而是突然發現

我們的腎臟,它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個24小時在線工作的「清洗工廠」,一直不停濾洗血液,進而排出身體里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形成尿液,再排出體外。同時,它還能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控血壓和水鹽代謝、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等。

當腎出現問題,體內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就無法及時排出,蓄積在體內,便會危害健康。

很多人沒有察覺的出現,這是因為人體有2個腎,每個腎約有100萬個腎單位,這些腎會自主「排班」,輪流工作、休息,當因某些疾病,部分腎單位受損,其它的則會加班加點地工作,從而保證人體的需要。當殘餘的腎單位減少到20%左右時,患者仍然可能沒有不適感。

此外,腎不是軀體神經所支配,是由內臟神經支配的,所以,疼痛感也不敏銳;還有一些尿毒症患者的以腎外表現為主,乏力,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為表現,很容易被當作胃腸道疾病來治療;再加上一些腎臟病進展緩慢,患者逐漸耐受了,導致很多患者直到尿毒症期,出現了併發症以後,才到醫院診治,發現患有尿毒症,而這時可能已經造成臟器功能不可逆的損害。

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尿毒症這個隱蔽的無聲殺手,做好防患。平時多留意尿毒症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尿毒症,及時治療。

得了尿毒症,只能透析嗎?

當發展到尿毒症時,患者的腎臟的功能基本喪失,已經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且無法再生。這時體內的有毒物質會大量淤積在患者血液、臟腑器官等,易引起患者體內中毒,全身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這時只能及時通過透析和腎臟移植來治療。

其中,腎臟移植因為腎源有限,且費用昂貴(一般需要花費100-200萬左右),術後易出現後遺症和併發症等因素,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能依靠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通過透析,將大量淤積在患者血液內的毒素,過濾出來排出人體體外,維持患者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器官的正常工作。

但是注意,透析也是有講究的,過早的透析,不利於保護剩餘的腎功能;相反,過晚的透析也不好,容易出現嚴重的合併症和併發症,影響患者的生存治療,所以,建議到正規大醫院就診,這樣在安全方面也比較有保障。

延伸閱讀:顱腦損傷不等於,如何護理?

再回到文章開頭,阿梅因車禍撞擊頭部導致急性內開放性顱腦損傷,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多見,但很多會將顱腦損傷直接認為是腦出血。其實,這兩者在概念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具體如下:腦出血:屬於出血性的腦血管疾病,需進行頭部影像學檢查等做最終確診後,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定製方案治療,早期如果情況比較危急,需及時手術。

顱腦損傷:主要是指因為一些因素,比如腦外傷,腦腫瘤以及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腦組織損傷,包含腦出血。

所以在診斷時注意別混淆。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危害都是很大的,都需要及時治療。

那麼顱腦損傷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1、在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後,及時對其肢體進行按摩,盡量使患者肢體保持功能位,避免關節變形或肢體萎縮。

2、部分患者因為昏迷、或者長期卧床,胃腸蠕動減慢,可出現癥狀,這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通便藥物,或者灌腸。

2、在經過嚴重腦外傷後,不少患者都有情緒波動,如悲哀、易激動、消極等,這時醫護人員以及家屬要給予心理輔導,讓患者情緒穩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溫馨提醒:因為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入院後,都需要進行護理體檢以及評估,預測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再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V2ray機場-安全可靠經濟 高速無限流量翻牆服務(10.25日gfw大屠殺,很多ip被牆,它依然堅挺)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39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