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好還是慢好?不管體重多少,不超過這個範圍都算正常
對於心臟這一泵血器官,眾所周知只有在其不斷跳動的情況下,身體其他各器官組織才能夠獲取到足夠的養分及氧氣,生命才得以繼續進行。
不過,若提到心跳速度對健康的影響,有很多人則是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態度,一群人認為,心跳速度越快說明身體約有活力,所以心跳速度快些會更好;
另一群人則認為,心跳速度越快老化的也會越快,所以還是心跳慢一些會更好。
所以心跳到底是快一些好,還是慢一些好呢?
其實心跳過快或過慢都不好
1、心跳過快
大家都知道,心臟內部又被分成了上下兩房兩室,且心臟的跳動也並不是整個心臟同時跳動,而是由心房先進行收縮,將血液輸送至心室,然後心室再進行收縮,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各器官組織。
所以,心跳過快又會被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心房跳動過快,一種是心室跳動過快,且心房、心室跳動過快所表現出的癥狀也會有很大區別。
其中,當心房跳動過快時,患者可出現心慌、胸悶等癥狀,嚴重者甚至還會引發腦梗;而當心室跳動過快時,患者則會出現心悸、頭暈、室顫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風險。
2、心跳過慢
若每分鐘心跳速度少於60次,即可被確診為心跳過慢。
當心跳速度過慢時,會使心臟泵出的血液量不足,從而會引發各器官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此時患者的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心臟體積擴大、全身無力、心力衰竭以及惡性心律失常,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出現休克猝死的情況。
既然心跳過快或過慢都不好,那幺正常心跳速度應維持在多少?
誠然,由於人們身體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心跳頻率的確會存在有些許的差別,如新生兒的心跳頻率會比較快,但老年人的心跳頻率則會比較慢。
當人們處於在勞動、運動等情況中時,或當情緒出現大幅波動時,其心跳頻率均會有所加快,而當人們處於在休息中時,心跳頻率則是會有所減慢;相比於男性而言,女性的心跳頻率也會比較快;還有就是。
因為肥胖者的負重更大,其更容易出現累的感覺,因此肥胖者的心跳也要比較瘦的人群更快。
不過,除新生兒的正常心跳頻率是在120-140次/分鐘外,成年人無論性別、胖瘦與否,其靜息心跳頻率只要能夠保持在60-100次/分鐘,便可算作是正常的心跳頻率。
通過以上閱讀,相信大家對於心跳頻率究竟是快一些更好還是慢一些更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實心跳無論是過快還是過慢,其都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產生出負面影響,如心跳過快不僅會導致人們出現心慌、胸悶、心悸、室顫等病症,還會增加患腦梗的風險;
而心跳過慢則會導致人們出現心臟體積擴大、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症。所以說,大家若想要保證自身的生命健康,無論男女胖瘦,都一定要將心跳頻率控制在60-100次/分鐘的範圍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9折優惠中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 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