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致癌的事許多人天天都在做
癌症,起源複雜。人類至今還沒有完全拿捏住,但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我們可以提前打好「預防針」,讓癌症發生的風險降低。
小編整理了一份比較常見的1類致癌物名單(1類致癌物:明確對人類有致癌性質的物質、混合物和接觸場合),看看都有哪些:1.燒烤,記住3個小妙招
嚴寒冬日,下班後來頓燒烤,爽!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簡單的烹飪;滋滋冒煙的油花,混合著食物的香氣……
但是,肉類進行高溫(超過200攝氏度)烤制時,木炭未充分燃燒產生的煙霧、肉類油脂滴落時的油煙以及燒焦的食物,都可能含有苯並芘等致癌物。
苯並芘被世界癌症研究機構列入1類致癌物[2],燒烤,只要不天天吃,頓頓吃,對健康影響並不大。
燒烤小妙招:1、盡量不要使用明火,減少煙霧附著(可以用錫紙包著);
2、不吃燒焦的部分;
3、燒烤結束後換件衣服,減少皮膚接觸。
2.加工肉,每天別超50克
臘肉,小編最愛。
但,包括臘肉在內的加工肉(肉乾、肉罐頭、臘腸等)中可能含有血紅素鐵、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致突變化合物[4]。
加工過程中的雜環胺、多環芳烴、N-亞硝基化合物都是致癌物。
喜歡吃的粉絲注意:每天的攝入量要控制在50克以內,別貪多。
3.中式鹹魚,不是人人都適合
咱們吃的鹹魚一般先用鹽腌制再風乾,這個過程中會生成大量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基二甲胺),具有明確致癌性。
實驗表明:每周吃一次鹹魚的人比從不吃的人患鼻咽癌的風險增加了80%。
吃鹹魚對大人的影響相對較小,對青少年、斷奶階段的嬰兒影響較大。
大人可以偶爾吃,盡量給小朋友吃新鮮魚。
一手煙、電子煙都一樣,還要遠離二手煙
煙草、無煙煙草、二手煙都是1類致癌物。
香煙里的93種明確有毒物質,78種是明確致癌物。
研究表明,吸煙可能會導致20多種疾病的風險升高。希望人人自覺,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不要吸煙,更不要傷害別人。
根據美國長達50年的研究表明:二手煙可能導致嬰兒和兒童猝死綜合征、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和哮喘發作,導致不吸煙的成年人患冠心病、中風和肺癌的風險增加。
二手煙沒有安全限值,吸入一點也是有害的。
喝酒,安全劑量是零
飯後一杯酒,活到九十九?
這話聽聽就行了!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一項酒精健康負擔評估表明:喝酒沒有安全劑量,滴酒不沾才是最好的。
酒精飲料中的乙醇、含酒精飲料均為1類致癌物。
當然生活里都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喝時,記住:
1、適度
成年人一天酒精攝入量:▪男性:不超過25克(大概一瓶啤酒);
▪女性:不超過15克(大概一罐啤酒)。
2、喝酒小技巧
▪喝酒前:吃點麵包、牛奶、米飯;
▪喝酒時:多喝湯、水,多吃點菜;
▪喝酒後:多喝果汁、水。
3、不要混著喝
▪不要混合帶氣泡的酒(如香檳、啤酒)或飲料(如可樂、雪碧、蘇打水)一起喝;
▪不要混合含咖啡因的飲料;
▪白酒、紅酒、啤酒不要摻雜著喝。
防晒,不分男女,無關季節
防晒不只是為了防止晒黑,更重要的是預防皮膚癌!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