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疼痛別大意可能是大病找上門
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後背疼不要緊,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後背酸痛是現代人常見的生理癥狀,久坐久站、長期伏案都可能造成後背肌肉緊張酸痛,一般休息幾天就能緩解。如果只是偶爾一次後背疼痛可能不要緊,無須干預治療。
但有些後背疼痛可不僅僅是疲勞所致,很多疾病都與後背疼痛有關,不能忽視。
引起後背疼痛的原因很多:
1.頸椎病。除了頸肩背部酸脹、墜疼、頸部僵直等不適感外,還有肢體麻木、無力,甚至頭暈、頭痛等。病史長的人,頭、頸、肩、背、臂疼痛會反覆發作,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2.不少呼吸系統疾病,如胸膜粘連、肺癌與結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一般在後背、側背或肩胛部。
3.肩關節周圍炎,疼痛範圍較廣,患者多肩關節活動受限。
4.頸部扭傷和落枕,肩胛內上方多有壓痛點,且伴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受限明顯。
5.肌纖維組織炎,一般有風寒、潮濕、勞累、扭傷等明顯誘因。局部肌肉僵硬,以酸痛為主,範圍較大,多無固定壓痛,按摩、熱敷有效。
6.帶狀皰疹。這是老年人常見病。因此,建議該患者到醫院全面檢查身體,找到明確的病因,對症施治。
不同位置的背疼,可能預示哪些疾病信號?
左背疼:或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人的心臟通常偏左,所以心臟疾病所引起的後背痛一般在心臟對應處——左背。有時,左肩、左手臂內側也會受到牽連,其中以心絞痛、心肌梗死、急性主動脈夾層多見。
心絞痛發作時,心臟會釋放預警信號,有可能傳導到心前區,也有可能傳導到左肩、下頜甚至是背部,造成背痛。
心肌梗死以胸前疼痛為典型癥狀,後背痛則是其主要的並發性神經痛,比勞累後出現的背痛程度更深。一般是活動後加重,休息後稍輕。
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疼痛大部分是從前胸傳到後背,癥狀是短時間(幾秒)內出現胸部、背部或者腹部撕裂樣或刀割樣疼痛,一開始就非常劇烈。
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突然出現持續的、難以緩解的胸痛或背痛,同時伴有呼吸困難,甚至有瀕死感時,應及時就醫。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健康飲食、積極運動,既要保證血管健康,也要保證血壓、血脂和血糖等指標平穩。
背心疼:或是十二指腸潰瘍
當十二指腸後壁發生潰瘍、胰腺有炎症或腫瘤時,就會刺激到腹膜後的腹腔神經叢,產生痛感並放射到背部,尤其是背心部位。
十二指腸潰瘍多數發生在球部:如果發生在球部前壁,患者一般有上腹痛而無後背疼痛;如果是球部後壁發生潰瘍,患者一般會出現後背疼痛;如果是後壁穿透性潰瘍,則疼痛明顯且持續。
後背兩側疼:或是急性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或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是常見的腰痛原因,表現為腰部酸痛或鈍痛,重者疼痛加劇,沿輸尿管放射至會陰部。
通常來說,不同腎臟疾病導致的疼痛,還伴有各自不同的癥狀,需結合多種檢查來綜合判斷。腎盂腎炎除腰痛外,還伴有發熱、尿頻、排尿不適等癥狀。
如經常出現後背疼痛癥狀,還應及時就醫,及時確診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