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天一萬人確診癌症,醫生忠告,想長壽,4種肉最好不吃
肉類已成為餐桌上的主角,能為身體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和鐵以及脂肪等,促進身體修復和傷口癒合,利於生長發育。肉類的烹調方式不只是局限於爆炒和蒸煮,也可以通過煎煮、油炸和燒烤的方式來烹調,相對來說更加美味,又能解饞。雖然肉類營養價值高,但也要控制好度,同時也要掌握肉的加工方式,尤其是以下4種肉盡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增加患癌風險。
哪些肉應少吃或不吃?
1、油炸過的肉
肉表面裹上一層澱粉或麵包糠,放在鍋中油炸,讓其顏色變得金黃,酥脆又可口。但經過油炸後會使得營養物質流失,而且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大量吃可增加患癌風險。
2、燒烤肉
到了晚上往往被烤肉吸煙,比如烤五花肉、羊肉串或牛肉串等,加上孜然或其他調料,簡直美味極了。然而,肉類經過高溫燒烤後可產生多環芳烴、丙烯醯胺等,這些都是致癌物;用明火或炭火烤肉會增加苯並芘含量,促使細胞發生癌變,提高患癌風險。
3、煙熏肉
不少家庭會通過煙熏的方式來烹調肉類,使得肉產生特殊的風味,提高食慾,但卻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
4、腌制肉
肉類經過腌制後能延長儲存時間,比如臘肉、培根、香腸以及鹹魚等均屬於腌制肉。其中含有太多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不會致癌,但進入體內後卻發生改變,易轉化成強烈致癌物,損害多個消化器官,增加患胃癌、結直腸癌以及胰腺癌風險。另外,腌制肉類中含有太多鹽,滲透壓較高,可破壞胃黏膜抵抗力,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幾率,易引發胃潰瘍或慢性胃炎,甚至發展成胃癌。
如何健康吃肉?
1、根據年齡來制定吃肉量
上了年紀後新陳代謝速度下降,腸胃消化吸收能力變弱,所以應控制好吃肉量,每天分別吃一兩紅肉和魚蝦肉即可。運動量較大者、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年輕人每天吃肉量達到75克左右,相當於每天分別吃一兩半魚蝦肉和禽畜肉。
2、增加白肉比例
肉類方面首選魚肉,其次是禽肉,最後再選擇紅肉。白肉中的優質蛋白質並不亞於紅肉,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肉類細膩且易被消化,所以應增加白肉比例,比如魚蝦肉、雞肉或鴨肉等。若非常喜歡吃豬肉或牛羊肉,那麼應安排在早餐或午餐。
3、科學烹調
重點是把肉類做熟,能徹底殺死細菌。採取清淡少油的方式烹調,比如清蒸、水煮或燉以及鹵等。同時做好葷素搭配,跟西蘭花、胡蘿蔔、洋蔥和豆芽等搭配在一起,這樣能做到營養互補,防止變胖。
家醫君寄語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應少吃或不吃加工肉類,若非常想吃加工肉,那麼需搭配新鮮的蔬菜,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能防止亞硝胺生成;也可以適當的喝茶或吃大蒜,其中的茶多酚和大蒜素能分解致癌物。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