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也致癌?10萬美國人每年因此患癌 官方嚴重警告…

2025年01月07日 14:12 簡體 正體   評論»

前幾年的咖啡事件還讓人記憶猶新,如今,也致癌了?網上又炸鍋了!

1月3日,公共局長維韋克·穆爾蒂(Vivek Murthy)表示,酒精飲品應該貼上標籤,警告消費者其致癌風險。

穆爾蒂警告:酒精與風險之間的直接關聯已得到充分證實,飲酒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結腸癌、肝癌等7種癌症的風險。

此外,考慮到癌症風險,建議的飲酒量也應該重新評估。

據CBC、新華社等媒體報道,穆爾蒂(下圖)在其發布的公共衛生諮詢報告中表示,酒精消費是美國第三大可預防的癌症原因,僅次於煙草和肥胖。

穆爾蒂給出的數字相當驚人。他指出,過去10年來,美國有近100萬可預防的癌症病例都是由酒精消費造成的。

具體而言,美國每年約有10萬個癌症病例和2萬個癌症死亡病例與酒精有關,這個數字遠超每年13500例因酒駕事故導致的死亡,但「大多數並沒有意識到這種風險」。

穆爾蒂表示:最近幾十年來,酒精與癌症之間的關聯變得越來越明確,已證實飲酒與至少七種癌症風險之間存在直接聯繫。

且無論你飲用何種酒精,例如啤酒、葡萄酒或白酒等等,都將增加乳腺癌、咽喉癌、肝癌、食道癌、口腔癌、喉頭癌和結腸癌的風險。

穆爾蒂強調,有證據表明,即使每天飲用一杯或更少的酒,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他建議應授權在酒精飲料上添加癌症風險警告標籤,以提高消費者的風險認識。

美國自1988年起規定酒精飲品必須貼上健康警示標籤,建議孕婦不要喝酒,並強調飲酒會影響開車或操作機器的能力,這個標籤36年來沒有改變過。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酒精可通過損害DNA、增加炎症、改變激素水平以及使其他致癌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等機制導致癌症。

世衛組織(WHO)的指導意見也顯示,「沒有所謂的安全飲酒量」。現在已有47個國家規定酒精飲品要加警告標示,不過很少提到癌症。

目前只有韓國在酒精飲品上警告,喝酒可導致肝癌,不過廠商也可以選擇不貼癌症的警告。

愛爾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強制要求在酒瓶上貼上警告標籤的國家,警告內容是:任何程度的飲酒都可能會導致癌症。

2026年起,愛爾蘭將依法要求所有酒瓶上都要貼上警示標籤。

專家呼籲標註癌症警告標籤

近日,加拿大多名專家也力挺穆爾蒂的建議,呼籲酒精飲品上應強制貼上「飲酒增加罹症風險」的標籤。

安省公共衛生局的科學家埃林·霍賓(Erin Hobin)表示,消費者有權了解酒精的潛在危害,尤其是這種危害已被明確證實。

霍賓指出,世衛組織已將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即最高風險類別,因此急需發出警告。

霍賓強調,所有含酒精的飲品,包括葡萄酒、啤酒、烈酒和蘋果酒,都含有致癌成分乙醇。

沙斯卡寸旺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醫學院臨床副教授彼得·巴特(PeterButt)同樣支持在酒精飲品上加註警告標籤。

他指出,飲品中的乙醇含量越高,患癌風險就越大。

他還批駁了「葡萄酒對心臟有益」的說法,強調沒有任何酒精攝入量是安全的。

除了致癌風險,酒精還會引發高血壓、心律不齊、肝臟損傷等疾病,甚至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異常。

霍賓提到,一項加拿大衛生部的全國調查顯示,目前許多加拿大成年人仍不了解酒精的致癌性。

她相信,酒精飲品上標註癌症警告標籤能有效減少飲酒量,為公眾健康提供保障。

全線大跌

穆爾蒂的報告發出後,美股、歐股市場的酒類股票大跌,其中,法國人頭馬君度集團股價跌幅更高達5%。啤酒製造商喜力(Heineken)和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InBev)的股價也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對健康警告標籤的強制性修改都需要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

目前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已宣布了新的美國衛生局局長人選,穆爾蒂的提議能否在美國國會獲得兩黨支持又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認為,即使獲得通過,任何標籤變更可能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施。

說真的,這則消息讓人想起幾年前,美國洛杉磯法院裁定:星巴克等90家公司必須在當地銷售的咖啡產品上貼上可致癌警告標籤的事情。

對於很多咖啡愛好者來說,這簡直就像晴天霹靂。

難道自己每天都在花著不菲的價錢忙著慢性自殺,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充滿了小資情調?

現在在加州,走進星巴克時,你眼前的畫面也許是這樣的。

不過目前看來,警示標籤對星巴克的影響似乎並不明顯。

來源:溫哥華港灣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