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患者在增加 胃癌為何盯上當代「打工人」?

2025年01月13日 15:58 簡體 正體   評論»

中國發病率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但年輕患者佔比在增加。國家癌症中心防範監控數據顯示,近五年來,35歲以下患者占病患總數的6%—11%,發病率相較30年前翻了一番。」11月29日是胃癌關愛日,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生周愛萍教授提醒,胃癌發病率年輕化值得大家重視,年輕人要護「胃」健康,避免熬夜、等傷胃行為,及時清除,做好胃癌早篩,對早期癥狀提高警惕。

同時,周愛萍教授指出,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中國胃癌治療已經進入精準靶向時代,確定對應的腫瘤生物標誌物,可助力晚期患者找到相對應的靶向、免疫藥物,實現精準治療。

胃癌「愛上」年輕人

中國是胃癌大國,患者人數約佔全球40%以上。2022年中國新增了約35.9萬例胃癌病例,且胃癌的死亡例數居所有第三位。

雖然防治形勢嚴峻,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胃癌的整體發病率正在走「下坡路」。周愛萍教授指出,這主要和飲食習慣的改良、大眾健康意識增強及早篩手段普及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公眾有意識地減少了對霉變食物、高鹽食物、亞硝酸鹽、酒精等傷胃物質的攝入;另一方面,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癌前病變的及時處理、胃鏡的推廣等對降低胃癌發病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整體發病率降低相反的是,年輕人的胃癌患病率在升高。「熬夜、飲食不規律、重口味飲食、外賣、深加工食品、方便食品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特別是熬夜時,胃腸道一直處於工作狀態,不斷分泌胃液、消化液,對胃粘膜持續刺激,還會擾亂免疫功能。此外,早篩早診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年輕人胃癌早發現、早診療的機會。」周愛萍教授總結說。

早期患者比例低,癥狀不被重視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中晚期佔比高是「中國式」胃癌的顯著特點。與「三高」這一特徵相伴的,是中國胃癌診療早診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的「三低」困境。尤其是早期診斷率低這一現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

「全球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大半都來自東亞地區,以中國、日本和韓國尤為嚴重。但在日、韓兩國,胃癌確診患者中有70%為早期,中國則相反。要知道早期胃癌可以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患者生活質量高、花費少;然而,一旦胃癌進入進展期,分期越晚,患者的5年生存率越低,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並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周愛萍教授解釋說。

為何胃癌難以早發現?周愛萍教授表示,早期胃癌會出現上腹部不適、、隱隱疼痛等表現,跟胃炎很像,有些人吃點胃藥能緩解,也就忽略了。等到癥狀明顯時,往往就已經進入中晚期了。因此,提高對胃癌癥狀的認知,積極進行大便潛血實驗、腫瘤標誌物檢測以及經典的胃鏡檢查等篩查項目特別重要。

周愛萍教授提醒,平時可以多觀察大便顏色,如果頻繁出現黑便,往往提示上消化道可能有出血。如果還伴有不明原因消瘦、上腹部不適、貧血等癥狀,一定要及時檢查,排除胃癌等疾病。

精準診療,分子分型先行

現如今,腫瘤已經進入精準、個體化、綜合治療時代,胃癌也不例外。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胃癌相關分子標誌物被發現並應用於臨床,為胃癌的精準診療提供了更多可能。

胃癌診療路徑中,指南常規推薦檢測的分子生物標誌物包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微衛星不穩定性(MSI)/錯配修復缺陷(MSI/MMR-d)。其中,HER2 陽性胃癌約佔中國全部胃癌的13%-18%,具有極強的侵襲性、治療難度高。

目前,對於HER2陽性胃癌,臨床上可使用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HER2高表達患者在治療時首選HER2靶向藥物聯合化療;對於免疫高表達的患者,化療聯合抗HER2靶向藥物,再聯合,又能進一步提高療效。」據周愛萍教授介紹,近年來隨著抗體偶聯藥物(ADC)的發展,後線治療也開始進入了精準治療的時代。ADC藥物將具有靶向性的抗體和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細胞毒性藥物鏈接成一體,如同「魔法導彈」高效精準殺傷腫瘤並有助於降低全身毒性。

「精準診療,分子分型先行。」周愛萍教授指出,患者進行免疫組化、基因分型等檢查都是為了制定個體化的精準策略,以達到最合理的治療目標。

來源:搜狐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