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從4個方面做起 幫助你戰勝痛風石

2025年01月15日 14:07 簡體 正體   評論»

開欄語

的管理達人,當疾病的調理師。「糖大夫講堂」由院二沙島醫院內分泌科唐咸玉專家團隊主講,帶您走近內分泌世界,為您科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中西醫防治知識,分享臨床診療小故事。為健康助力,為生活增彩。

假如您自身或者您身邊的親人朋友的關節呈現出這般狀況,您有何感受?

骨質增生?

類風濕?

NO!!!

這些關節中隱匿的不速之客,便是石。痛風石絕非什麼可愛的小寶石,而是痛風所致的惡果。

痛風石究竟是什麼?

痛風石,亦稱痛風結節,乃是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周遭或其他組織中沉澱所形成的腫塊。此類沉積物往往呈現為白色或黃色的小結節,伴隨時間的流轉,它們或許會增大且變得堅如磐石,故而得名痛風石。

這些痛風石的形態與大小各異,有的宛如小石子,有的仿若花生米,甚至有的如同雞蛋那般大。它們的色澤也不盡相同,有的呈白色,有的為黃色,看上去倒是頗具「個性」。

它們可能現身於您的手指、腳趾、手肘等部位,致使您的關節腫脹、疼痛,乃至變形,不單會影響我們的容顏,還會對我們的活動能力造成阻礙。

為何關節會有「石頭」?

痛風石的形成與體內尿酸水平過高緊密相關。

正常情形下,人體生成的尿酸會經由腎臟排出體外,然而,倘若尿酸生成過量或者排泄機制出現故障,便會致使血液中的尿酸濃度攀高,即形成高尿酸血症。當血中尿酸抵達飽和點後,多餘的尿酸便會以晶體的形態析出,並沉澱在關節、乃至腎臟等部位。

痛風石對身體有何影響?

痛風石不單有損美觀,更為關鍵的是,它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長期存在的痛風石能夠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引發疼痛;同時,它還能夠侵蝕骨骼,致使關節變形以及功能障礙。

此外,嚴重的痛風石還有可能破損皮膚表層,形成潰瘍,增大感染的風險。

那麼,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夠戰勝痛風石這個「硬核」,讓我們的身體重歸健康呢?中醫藥為您助力。

中醫視角

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痛風石大多源於體內濕熱蘊結、痰瘀阻滯。

1.飲食調理

規避食用高嘌呤食物,諸如海鮮、等,以防濕熱內生。可多進食一些具備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例如薏仁、冬瓜、絲瓜等。

依據體質開展食療,比如,體質偏熱者可適當食用綠豆、苦瓜等;體質偏寒者可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生薑、羊肉等,但需注意適度,以免加重病情。

2.中藥調理

部分中藥具有降低尿酸、推動尿酸排泄的作用。例如,土茯苓、萆薢等能夠利濕化濁;車前草、澤瀉、等能夠清熱利水。

3.中醫特色療法

針灸:藉由刺激特定穴位,調節身體的氣血流通,促進尿酸代謝,緩解痛風石引發的疼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等。

艾灸:對於寒濕痹阻型的痛風患者,艾灸能夠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但在急性發作期應避免艾灸,以防加重炎症反應。

4.常見飲方

1)玉米須茶:玉米須15-30g,泡水或煮10分鐘左右飲茶喝。

2)車前草茶:車前草15-30g,泡水或煮10分鐘左右飲茶喝,虛寒體質慎用。

3)茯苓薏米茶:土茯苓20-30g,薏苡仁30g,綿萆薢30g,三味葯加入1500ml清水,慢煮15-30分鐘當茶飲。

4)百合茶:鮮百合20-30g,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左右代茶飲用。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