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金研究:膽固醇越低 癌症風險越高?

2025年02月08日 15:48 簡體 正體   評論»

數據揭示,中國民眾的血脂水平及血脂異常率大幅提升,尤其是高血症顯著增多。

然而,你對「膽固醇」這一概念真正了解多少呢?

一、膽固醇真相:打破好/的誤區

膽固醇是體內重要的固醇物質,構成細胞生物膜並是維生素D、激素及膽汁酸的基礎。

它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2種。

但「壞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也非越高越佳。

01、研究發現:好膽固醇太高,或增加死亡風險

好膽固醇的作用是將沉積在內的膽固醇回輸到肝臟,變成膽汁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可對血管帶來保護作用,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但好膽固醇並不是越高越好,發表在JAMA心臟病學子刊中的一項研究給出答案,研究稱好膽固醇過高過低都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具體來看,相較於指標1.01~1.56mmol/L的受試者,水平2.07mmol/L的受試者全因死亡風險會增加96%、死亡風險會增加71%。

無獨有偶,丹麥根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也曾對10萬餘名受試者進行了6年的隨訪,期間有9%的受試者在住院期間發生了感染性疾病。進一步分析發現,好膽固醇水平與感染風險呈U型相關性,過高過低都會導致風險上升。

北京安貞醫院目前給出的參考值是好膽固醇的值要保持在40~60mg/dl,數值過高的人要及時干預,先從保持良好的習慣做起。

02、壞膽固醇:血管堵塞的「元兇」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幹部保健科主治醫生朱亞芹表示,壞膽固醇又被稱之為血脂的「裝載車」,它會將肝臟內的膽固醇輸送到血管內,增加動脈硬化的發生風險,是導致血管堵塞的「元兇」。所以,控制壞膽固醇水平還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進行的一項涉及380萬國人的研究指出,壞膽固醇保持在3.05mmol/L左右,發生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最低。本身有三高、吸煙等危險因素,但尚未發生心血管病的人群,應將指標控制在2.75mmol/L;已經確診心腦血管疾病的,則應控制在1.45mmol/L左右。

那麼,壞膽固醇指標是越低越好嗎?一項來自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該研究對13.8萬名受試者進行了3.8年的隨訪發現,壞膽固醇水平<100mg/dl的受試者,罹患肝癌、消化道、胰腺癌以及宮頸癌的風險較正常人增加了0.92~2.59倍不等,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風險最高

「壞膽固醇」正常值保持在<3.4mmol/L,有冠心病、三高、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群,則要將指標控制在1.8~2.6mmol/L為宜。

二、這4類食物是「膽固醇王者」,最好少碰

膽固醇的水平與日常飲食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性,這幾種食物攝入過量會導致膽固醇水平上升,還可能誘發血管堵塞,日常一定要盡量少吃。

1、動物腦

動物腦的膽固醇含量非常高,基本都在2000mg/100g以上,遠超其他食物。

2、動物肝臟

動物肝臟的膽固醇含量也不低,100g豬肝的膽固醇含量約1017mg、雞肝為356mg、鴨肝為341mg,均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日常要注意控制攝入量,普通人每月可食用2~3次、每次25g。

3、奶製品

牛奶本身不是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奶油、黃油、雪糕等含乳的製品內有大量的膽固醇,且多為飽和脂肪酸,進入體內後會被肝臟製成大量的膽固醇。

4、老火湯

廣東地區的人特別喜歡喝老火湯,燉煮時間越長的認為越補。殊不知,湯的營養和煲湯時長沒有直接關係。相反,燉煮時間越長的湯品內里會析出越多的膽固醇、嘌呤。

三、查出高膽固醇不要慌,教你3招安全降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膽固醇血症日益普遍。面對高膽固醇問題,許多人首先想到藥物治療,但又擔心副作用。其實,通過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也能有效降低血脂,為健康護航。

1、遠離煙酒

長期吸煙飲酒除了會增加癌症風險外,還會給心血管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會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為了預防疾病發生,一定要儘早戒掉。

2、堅持運動

運動是非常好的降脂方法,但運動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身體可承受的前提下去進行。所以要長期堅持,建議每周至少進行3~5次運動,且不少於30分鐘。

3、多吃膽固醇的「死對頭」

•燕麥:燕麥中豐富的,特別是β-葡聚糖,進入體內能吸收大量水分,增強飽腹感,並與膽汁酸結合,促進膽汁排泄,從而促使身體消耗多餘膽固醇,實現顯著的降血脂效果。

•芹菜:含有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芹菜素能降血壓、降脂,且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黑木耳:富含膠質、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其中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膽固醇是體內不可或缺的成分,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對此一定要持有正確的心態,切不可盲目減重。

來源:39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