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9人患癌8人離世 幾代人都有這個壞習慣
近日,話題#男子一家族9口人患癌症8人離世#,引發關注。
據報道,3月6日,河南,秦先生因頻繁咳嗽且痰中帶血去醫院檢查確診肺癌。「抽煙抽了50年,一天就要2-3包」。治療期間他的弟弟也被確診為肺癌和肝癌已經離世。
醫生了解後發現,秦家三代人中共有9人確診癌症,醫生表示秦先生父輩職業環境十分複雜,且家中有長期吸煙史。在進一步檢測中發現該家族基因中,出現罕見基因胚體突變,或為家族癌症的主要誘因。
據了解,患者家族史:祖父輩有一人「食管癌」,兩人「胃癌」;父親亡於「肺癌」,大叔亡於「胃癌」,二叔患「胃癌」;大弟亡於「胃癌」,二弟亡於「肝癌、肺癌」。
醫生表示,雖然基因是沒法改變的,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健康生活習慣,比如戒煙等,減少患癌的風險。
報道發出後,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生何振留言表示:採訪談到我們見到了一個家族多人患癌的故事,診斷肺鱗癌IV期,入組我們臨床研究,ADC藥物+免疫,已經用藥整整兩年,今天複查,仍然控制的非常好,如果早期發現,也許已經治癒了。
有網友表示,自己身邊也有人可能存在家族基因問題。
哎哎喲喂11:其實癌症跟基因關係很大,我父親兄弟姐妹8個人,包括我父親總共4位得癌,我爺爺是癌症走的,大姑的女兒也是癌,所以這也會隔代遺傳。
愛斯基摩貝爾:店裡阿姨父親40歲病逝,媽媽把他們兄弟姐妹拉扯大也生病走了。大哥後來得癌走了,二弟也得了癌症勉強活著。大姐又阿爾茲海默症,去年阿姨又查出來惡性腫瘤現在一直化療放療。昨天他大姐突然連續摔倒站不起來,送醫院查出來腦子裡長了惡性腫瘤有出血點,現在還一直昏迷發燒。估計是他們家族基因的原因。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 後代中招的幾率有多大?該如何降低風險?
據生命時報:專家表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所有腫瘤患者中,「家族遺傳性腫瘤」(遺傳為主原)僅佔5%,約20%的腫瘤發病和遺傳突變相關,而非遺傳因素引起發病的約佔80%。有親屬患癌不代表整個家族都是高危人群。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要想判斷自身患癌風險如何,重點看4個方面:多發、年輕、少見、基因。
如果風險較高,應考慮做遺傳諮詢或遺傳突變檢測,及早發現風險。
是否多發?
若家族中有1人患癌,不必談癌色變,這種只能稱為有腫瘤家族史。
但如果一級親屬(父母、親兄弟姐妹、子女)中2~3人患同一種癌症,則可高度懷疑有家族性患癌傾向,但必須通過基因檢測予以排查。
如果家庭成員有人一生中患多種癌症,這種情況風險也是比較高的。
是否年輕?
看曾經或正在罹患癌症的家庭成員,發病時的具體年齡是多大,比如——
東亞國家乳腺癌的中位發病年齡為45~49歲,
中國宮頸癌患者中位發病年齡為51歲,
中國骨髓瘤患者中位發病年齡約65歲,
中國卵巢癌最多見於40~60歲女性……
假如親屬中相關癌症患者在30歲就發病了,就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是否少見
「少見」是說近親患有非常少見的癌症,比如家族中的男性患了乳腺癌。
有無相關基因
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尤其是母親和姐妹是相關癌症患者的,建議進行BRCA基因檢測。
如果檢測發現BRCA1/2基因突變,黃種人終生患乳腺癌的風險將高達56%,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則是23%~54%,而普通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風險在1%左右。
(專家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做4件事降低患癌風險
注重早期篩查:有家族病史的人,可向醫生諮詢家族癌症遺傳的相關特徵,定期篩查,最好每年1~2次。
減少致癌因素:癌症風險取決於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等的綜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要注意減少對化學致癌物的接觸,降低易感基因癌變風險。
比如,霉變食品中的黃曲霉菌,石油和熏烤類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環芳烴,腌肉和腌菜中的亞硝酸鹽等。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可增強免疫力,有助防癌。注意膳食均衡、規律運動,保持樂觀心態,控制體重,改掉作息不規律、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
控制癌前病變: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硬化、黏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等癌前病變,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和控制。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