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發是因豬肉?真正不能買的是這幾種豬肉

2025年03月16日 15:54 簡體 正體   評論»

近年來,關於豬內髒的種種不利傳聞在食材採購的社群中頻繁傳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疑慮。時而有聲音指出豬肝含有毒素,應避免食用;時而又有人擔憂豬腸的衛生狀況,同樣建議忌口。面對這些眾說紛紜的觀點,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有沒有一個權威、可靠的說法來澄清這一切?

更有甚者,將中國發病率上升的原因歸咎於消費過多,理由是豬肉作為紅肉,具有風險。這種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讓我們一探究竟。

01

中國,是豬肉惹的禍?

在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已經將 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色澤鮮紅的肉類)歸類為「2A級潛在

那麼,「2A級潛在質」具體意味著什麼呢?它表明這類物質 對人類可能具有致癌性,但目前相關證據尚不充分,而在實驗動物身上則已證實具有致癌作用,且證據確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紅肉 並非絕對禁食,但考慮到其「潛在的致癌風險」, 建議大眾應適度控制攝入量

中國營養學會為成年人每日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提出了建議:魚蝦類應為50至100克(相當於1到2兩),畜禽肉類則應為50至75克。

對於那些肉類攝入量偏高,尤其是豬肉攝入過多的個體,建議調整飲食結構,適當增加雞、鴨、魚等肉類的比例。

歸根結底, 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如遺傳、環境、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大家無需因擔憂豬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而完全避免食用,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在於實現膳食的平衡與營養的均衡。

癌症高發是因豬肉?真正不能買的是這幾種豬肉02

這些謠傳不能吃的部分,

請放心吃!

1.豬腦

有觀點認為,由於豬腦含有較高的,因此應避免食用。

具體來說,每100克豬腦中的膽固醇含量高達2571毫克,這一數值是雞蛋黃膽固醇含量的12倍之多!

從數據層面來看, 豬腦的膽固醇含量的確偏高

然而,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對人體內膽固醇水平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並無顯著影響。

因此,每月適量食用豬腦,如兩三次,每次控制在50克左右,是無需過分擔憂的

2.豬肺

豬肺內含豐富的肺泡,這些肺泡雖然可能捕獲空氣中的微粒,但考慮到豬的行為習性,如拱土,人們常誤以為豬肺中會積累大量灰塵,從而認為不宜食用。

然而, 豬肺其實是可以安心享用的

誠然,豬有拱土的行為,但它們並不會將這些土壤吸入肺部。豬具備自然的生理機制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

更何況,在現代養殖環境中,養殖者為了豬只的健康與成長,會精心維護其生活環境,確保豬舍清潔,以利於豬只茁壯成長,最終獲得更好的市場售價。

試想,如果豬的肺泡真的充滿了塵土,那麼這些豬很可能早就因為呼吸系統疾病而夭折,根本無法存活到出欄的時候。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地享用豬肺這一美味食材。

3.豬大腸

有觀點認為,豬大腸作為曾經存儲廢物的器官,可能含有較多污垢,甚至潛藏致病菌和,因此給人以「不潔」的印象,不宜食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絕對。 只要經過仔細清洗,確保去除所有可見污漬,並徹底烹煮至熟透,豬大腸就可以安全食用,此時其潛在的衛生風險將被有效消除。

03

這幾種豬肉不要購買

1.有異味的豬肉

在選購豬肉時,應通過適當的嗅覺檢查來評估其新鮮度。新鮮的豬肉應散發出一種自然清新的氣息,並伴有淡淡的油脂香味,而不應有任何腐臭或異味。

2.摸起來發黏的豬肉

豬肉在變質過程中容易滋生大量,這些微生物的增殖會使得豬肉表面變得發黏;因此,在購買豬肉時,應 選擇那些表面保持濕潤或略微乾燥、帶有油膩觸感且不粘手的豬肉

此外,新鮮的豬肉在 按壓時應表現出良好的彈性,按壓後能迅速恢復原狀。

3.表面沒有光澤的豬肉

豬肉表面的光澤程度是判斷其新鮮度的重要指標。當豬肉不新鮮時,其表面往往會呈現出暗紅色或灰色調;相反, 新鮮且優質的豬肉則會展現出淡紅色(或淡粉色)並伴有明顯的光澤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