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日本人最大死因是…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3月21日發表了分析日本人過去30年健康狀況而得出的研究成果,2015~2021年最多的死因是痴呆症。由於醫療技術的提高等原因,腦卒中和肺癌導致的死亡減少,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5.8年。雖然能夠健康活動的「健康壽命」也有所延長,但與平均壽命的差距有所擴大。
該研究作為評估世界人民健康狀況的國際項目「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的一環而實施。歐美國家存在將痴呆症等長期導致癥狀惡化的疾病視為死因的傾向。死因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不同於厚生勞動省等日本國內政府機構提供的統計數據。
GBD將多個統計信息等結合起來,把死因分類為更詳細的疾病。例如,癌症按部位等分為140種進行分析。
對日本人的死因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最多。截至1990年痴呆症排在第6位,但之後由於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健康意識的提高等原因,此前位居前列的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大幅減少,從2015年開始,痴呆症躍居第1位。
2021年,每10萬日本人中約有135人死於痴呆症,超過義大利(約108人)和美國(約60人),在世界上最多。
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統計是以死亡報告為基礎進行統計。除誤吸性肺炎和肺炎之外,自然死亡的衰老在死因中佔據首位。痴呆症是這些死因的導火索。痴呆症患者經常會出現吞咽障礙或運動能力下降。除了導致誤吸性肺炎和衰老之外,還有報告稱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根據此次的研究,包括男女在內,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截至2021年達到85.2歲,比1990年延長5.8歲。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和癌症等死亡率的下降也對壽命延長作出貢獻。健康壽命(指能獨立生活的年齡)也從69.5歲延長到73.8歲。與平均壽命之差從9.9年擴大到11.3年。這表明,從健康受損到去世的時間延長。
厚生勞動省研究團隊的調查顯示,到2050年,痴呆症老年人預計將達到586萬人。預計未來獨身老年人家庭也將增加。缺乏社會關係被認為更容易導致痴呆症。負責GBD日本項目的慶應大學特聘教授野村周平表示,「構建一個支持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管理等、在整個社會預防和照顧痴呆症的體制,在未來至關重要」。
此次研究還分析了導致疾病發病的風險因素。近年來,高血糖和肥胖等的指標有所提高。這被認為是受到了工作方式變化和飲食生活多樣化等因素的影響。高血糖和肥胖等與痴呆症的發病風險存在關聯。野村表示「在個人層面,注意生活習慣也有助於預防痴呆症」。
匯總研究成果的論文發表在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共衛生》上。
來源:日經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