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不是咳嗽,而是這4大異常

2025年03月26日 16:49 簡體 正體   評論»

很多人總以為一開始會咳嗽,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明明身邊有不少人在早期根本沒咳過一下,等發現問題的時候卻已經到了晚期?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錯了方向?

有些人身體出了狀況,自己卻完全沒放在心上,因為不咳嗽,就覺得肺應該沒事。但事實上,肺癌早期往往不會以明顯的咳嗽來開場,這也是很多人誤判病情的主要原因,身體其實早就通過其他方式發出了信號,只不過我們根本沒把這些信號和肺聯繫起來罷了。

胃口突然變差

有位患者,平時生活挺規律,沒什麼不良嗜好,也從不抽煙,但某段時間她總跟同事說吃不下飯,看見葷腥就反胃。

剛開始她以為是犯了,結果查胃、查腸都沒查出問題,倒是胸片上發現了個異常陰影,再進一步檢查,確診是肺癌早期,還是那種長得特別隱蔽的周圍型肺癌。

研究發現,一些體內會產生一種叫做「促炎細胞因子」的物質,它會影響下丘腦對食慾的調節,同時也會刺激胃腸道,讓人覺得噁心、飽脹、沒有食慾。

而且肺癌發展時,它所引發的全身炎症反應和代謝紊亂,也會進一步打亂食慾的中樞系統,所以說不是吃不好就是,有時候你得反過來想:是不是哪裡出了更大的毛病。

這個信號特別容易被忽視,因為很多人只盯著呼吸系統,卻不知道,食慾的突然下降,有時候其實是身體在用「最不起眼」的方式給你敲響警鐘。

容易犯困、體力下降

有位患者,身體一直很硬朗,天天上房下地也不帶喘的,結果有段時間總跟我說:「我這人是不是一下子老了?怎麼走兩步就想坐,干點活就得歇。」

他自己也搞不懂,去做了體檢,心臟、肝腎都沒問題,可肺功能測試的時候發現,他的肺活量明顯下降,而且影像片上能看到左肺下葉有個不規則的結節,等進一步檢查,果然是肺癌早期。

肺癌早期最難察覺的點就在這:有的腫瘤不咳、不痰、不疼,但它會偷偷影響肺部的氧氣交換率,尤其是當開始侵犯支氣管周圍組織,或者壓迫肺部毛細血管時,身體就會出現那種「不明原因的乏力」。

你得知道,我們的身體在平時其實很依賴肺的正常功能來保持代謝運轉,一旦肺「走神」了,哪怕只是影響了5%到10%的氧氣交換效率,你就會明顯感覺到累、虛、沒精神。

而這種表現根本不會第一時間讓人想到是肺癌,很多人反倒去查貧血、查,結果繞了半圈,才發現問題出在肺上。

身體一邊經常出冷汗,手指還變粗變圓

有位患者,他最開始以為自己是提早到了,說怎麼老冒虛汗、晚上老出冷汗,身體還有點發冷,結果還真沒往肺那邊想,直到有一天洗澡的時候,他女兒發現他手指指尖變圓變大了,特別像「鼓槌指」。這種手指改變,在醫學上叫「杵狀指」,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就是肺癌。

其實是因為癌細胞會分泌某種叫做「血管生成因子」的物質,這種物質會讓手指末梢的血管異常擴張,同時影響指骨的增生,時間久了,手指頭就變粗、變圓。

這種變化很緩慢,所以很多人沒注意,還以為是自己胖了,其實這根本不是營養好,而是肺部出事的外在表現。

而出汗的原因,是因為癌細胞在侵犯或刺激到控制自主的區域,導致身體的汗腺活動紊亂。

所以說,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出冷汗,還伴隨著奇怪的體征變化,比如指甲變形、手指變粗,一定不能掉以輕心,這種變化不是偶然,而是肺癌最狡猾的「外放信號」。

(示意圖)

聲音變得低啞、說話費勁

嗓子變啞這事兒吧,太多人一開始都不會重視,以為是感冒、上火或者說話太多。

但你要知道,我們嗓子這塊的神經,其實跟肺的位置挨得挺近,尤其是左邊的「喉返神經」,它繞了一圈從主動脈下方穿過,剛好就在肺上葉和縱隔之間,一旦肺部有腫瘤長在那附近,哪怕它只有幾厘米,輕輕一壓,就會讓聲音發啞。

有位患者,他總說自己嗓子這陣子「像進沙子了」,說兩句就得停,喝水也沒用,還以為是空調吹的。

他拖著沒去醫院,直到聲音越來越啞,連乘客都聽不清他說話了,才被家人強拉著去做了檢查,結果查出左肺上葉有個佔位,壓到了喉返神經。

其實嗓音變化這件事,很多肺癌病人早期就有表現,數據顯示,大約8%的肺癌早期患者,會在沒有其他明顯癥狀的情況下,出現持續性的聲音低啞,特別是那種持續超過三周、沒有好轉跡象的聲音變化,更應該引起重視。

因為這種啞聲不是「嗓子發炎」,而是神經受壓迫後失去了原本調節聲帶振動的能力。

還有的人會覺得說話費勁、說久了喘,甚至說著說著漏氣一樣發不上聲音,這也可能是肺癌間接引起的肌肉疲勞或

這種「從喉嚨發出的信號」,如果忽略了,就等於錯過了肺癌早期可以治癒的寶貴時間。

肺癌早期往往不靠咳嗽「提醒」你,而是通過食慾差、體力下降、手指變形、聲音嘶啞這些不被重視的小變化,悄悄暴露問題,抓住這些異常,才能真正提前發現肺癌、爭取主動治療的機會。

來源:健康小小講堂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