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噩夢的人 衰老得更快 死得也更早
每周做噩夢似乎會加速衰老,甚至可能使早逝的風險高出兩倍。
「頻繁做噩夢的人衰老得更快,壽命也更短,」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神經科學家兼醫生阿比德米·奧泰庫(Abidemi Otaiku)說道。
奧泰庫和同事分析了超過18.3萬名成年人的數據,他們年齡26~86歲,參與了多項研究。在研究初期,參與者首先會自述做噩夢的頻率。隨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短則1.5年、長則19年的跟蹤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那些自述從不做噩夢或極少做噩夢的人,自述每周都做噩夢的人死於70歲之前的風險要高出兩倍以上。
奧泰庫表示,這兩者(噩夢頻率與早逝)之間存在明確的關聯。他的團隊還發現,與吸煙、肥胖、不良飲食或者缺乏運動相比,噩夢頻率能夠更準確地預測早逝風險。
此外,研究團隊還通過測量參與者的端粒長度,評估了他們的生物學年齡。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它會隨著細胞每次分裂而縮短,而較短的端粒與過早衰老有關。這部分研究還引入了約2400名8~10歲的兒童的數據,他們的家長向研究人員報告了他們做噩夢的頻率。而針對成年參與者,團隊還測量了被稱為「表觀遺傳時鐘」的分子標記物,對他們的生物學年齡進行了額外評估。
奧泰庫的團隊發現,不論年齡、性別和種族,頻繁噩夢與更快的衰老之間都存在關聯。他說:「即便在孩童時期,經常做噩夢的人的端粒也更短,這說明他們的細胞正在更快地衰老。」而在成年人當中,這種更快的生物性衰老也與約40%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至於為什麼這兩者存在關聯,奧泰庫認為有兩個可能的因素。首先,噩夢會導致皮質醇(壓力激素)的水平持續偏高,而皮質醇水平升高又與細胞的加速衰老密切相關。他說:「我們從噩夢中驚醒時經常伴隨著心跳加速,這種應激反應比我們清醒時的任何狀態都要強烈。」
另一個因素是睡眠中斷,它打亂了身體在夜間的細胞修復過程。睡眠中斷與許多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也包括心臟病。
奧泰庫提到,有許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避免頻繁地做噩夢,比如不看恐怖片,以及治療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例如焦慮症)。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而且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合理的,」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蓋伊和聖托馬斯信託基金會(Guy』s and St Thomas』 NHS Foundation Trust)的神經科醫生蓋伊·萊什齊納(Guy Leschziner)說道。然而,他也補充道,確立其因果關係仍需進一步的研究。「噩夢可能與人們衰老過程中常患的疾病以及使用的藥物有關,這些可能給結果帶來一些混淆的因素,」他說。
原文鏈接: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85267-nightmares-linked-to-faster-biological-ageing-and-early-death/
來源:新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