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痘,这些知识请了解

2023年06月22日 9:53 简体 正体   评论»

近日,北京、广州接连监测发现感染病例。

那么,严重吗?有哪些临床表现?有哪些传染源?治疗效果如何?能自愈吗?一起了解!

认识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预后良好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小编推荐:显微镜学家发表对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支气管、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 搜狐健康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