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要刚刚好
在走路锻炼这件事情上,王阿姨和丈夫达成了共识,两人每天都要在下午锻炼去,不过在锻炼方式上两人争吵不断。
王阿姨丈夫听说快走更有助于长寿,便总是走的很快,而王阿姨则担心走快了摔跤的风险大,一不小心就骨折了,两人各说各有理,却谁也改变不了谁。那走路锻炼到底怎么走才更健康?
一、柳叶刀研究: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最佳步数
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四大洲、覆盖5万人的15项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只要多走路都有助于长寿,但超过一定的步数后长寿获益没有明显增加。研究人员按受试者每天平均步数分为四组,结果发现每天走5801步、7842步、10901步的人比每天走路3533步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和53%。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走路预防死亡是有上限的,年龄60岁以下的人每天走8000-10000步获益就能达到上限,而大于等于60岁的人每天走6000-8000步就足够了。
除了走路步数外,走路速度也会影响寿命,发表在美国《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篇论文,通过对47.5万人长达7年的随访调查发现,不管体重如何走路快的人,相对寿命也更长,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多活15-20年。
二、若走路出现5个姿势,可能是疾病先兆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朱智指出:虽然走路姿势一般是个人习惯,但如果走路姿势有下面几种异常,要警惕疾病来临!
1、剪刀步
走路时如果脚尖朝内,膝盖摩擦、双腿交叉,两条腿像圆规一样,就是剪刀步。剪刀步要警惕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等脑血管疾病及脑瘫等,需要尽快就诊排查。
2、企鹅步
走路时面部僵硬、身体前倾、双手不自然摆动,像企鹅一样,就是属于企鹅步。企鹅步要警惕帕金森综合征,这种步子很容易跌倒,被骨折盯上,轻则致残,重则致死。一旦出现企鹅步,最好及时到神经内科看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贴地步
走路时脚抬不起来,只能拖着走,走不稳,要警惕脑出血、大脑自然老化、脑积水、感染等疾病,这种贴地步很容易导致老人摔倒、骨折,还可能会引发并发症,最后致残致死,这种情况也要及时去检查。
4、拖把步
走路时往往是一条腿先迈出去,另一条腿再拖着跟上来,步子不一样大,要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祟。拖把步如果严重了可能会导致间歇性跛行,影响到生活品质,建议先保守治疗,严重的可进行微创手术,每天还要坚持步行。
5、醉酒步
走路时摇摇晃晃,走不到一条直线上,步态呈共济失调样,可能是脑梗、小脑病变、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所致。因此如果没有喝酒却出现了醉酒步态,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排查。
三、老年人走路锻炼有讲究,医生给出5点建议
很多人为了追求长寿、健康会坚持走路打卡,但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是有讲究的,医生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要学会分配步数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对于正常每天要走到10000步左右的人来说,要学会分配步数,早上3000步、中间时段3000步、晚上4000步,不过具体还是要各根据个人习惯和身体状况来分配。
2、要注意监测心率
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高亚南表示: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一般建议控制在170-年龄或(220-年龄)*60%-70%范围内,一旦有不适症状,一定要立马停止休息。
3、要注意膝、踝关节的姿态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副主任医师张晋解释到:走路时要注意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姿态,避免内八字或外八字,更好的保护膝盖。
4、要选择合适地点
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保健咨询门诊李靖教授表示:走路锻炼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公园、草地是不错的选择,空气环境相对更好,还能减缓对膝关节的冲击。
5、要注意走路时长
走路要注意好时长,一般建议要走30-50分钟,保证每周走路时间在150分钟以上。
研究发现走路确实有益于长寿,不过并不是走路越多越好,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步数为宜。老年人走路还要注意学会分配步数、监测心率、选择适合的地点,而且要把控好走路时长,注意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姿态等。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肿瘤的真相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