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甜,牙齿更怕的是这种味道,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4年06月08日 10:42 简体 正体   评论»

说起,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硬”。的确,牙齿硬度可观,甚至有些朋友用牙齿碎坚果壳、起瓶盖。(危险,千万别模仿)

牙齿的硬度源自其成分和结构,牙齿表层的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其莫氏硬度可达5~6,对比一下,铁约为5,不锈钢为5.5,这么看来,也许那部经典电视剧改名叫“‘铁齿钢牙’纪晓岚”更合适,因为纯铜太软配不上牙……

正因为牙齿表现得如此坚强,以至于有些朋友忽略了牙齿的保护。其实,牙齿也有脆弱的一面,毕竟牙齿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要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不仅要无所畏惧地在各色美食间披荆斩棘,而且还要勇敢地面对各种细菌的侵蚀、各种风险的考验。

因此,除了日常刷牙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

酸,是牙齿的“毒药”

说起保护牙齿,我们往往会提到“少吃甜的、少吃糖”,那为什么说“酸”才是牙齿的毒药呢?

原来,的正常 pH值在6.2~7.0之间,基本呈中性环境。而构成牙釉质的主要物质是羟基磷酸钙,酸性物质与钙离子结合,会使接触酸的牙体硬组织变得松散,进而产生脱矿现象。

在正常的情况下,牙齿脱矿与再矿化是一个交替出现的动态平衡过程。由于组成牙齿的结构十分稳定,加之唾液中含有过饱和量的与牙齿矿化直接相关的钙磷成分,所以能够在釉质出现酸蚀早期及时弥补矿物质损失,而且可与唾液中的氟形成氟磷灰石样结构,增强牙表面溶解晶体的再矿化,抵抗酸蚀作用。这是牙齿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重要机制。

所以,偶尔的酸性物质侵袭并不可怕,但若反复如此,唾液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就会变差,从而产生酸蚀症、龋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等一系列疾病。

那这些酸性物质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比如食用醋、水果、果汁(特别是、橘子汁)、碳酸饮料等。很多体外研究都发现,碳酸类饮料和橙汁类饮料对牙釉质的危害远大于矿泉水和牛奶类饮料,酸性饮料含有大量黏附性酸,易黏附于牙面,对牙釉质产生长期的危害。

还有些则是来自食物自身的化学反应。比如糖在口腔内分解后也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吃糖后口腔内的 pH值为5~6,2小时后口腔内的 pH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一个人频繁吃糖,口腔就一直处于这种酸性的环境中,对牙齿是十分不利的,更别提口腔细菌会以此作为营养大肆繁殖危害了。所以,并不是“糖”直接对牙齿造成了损害,而是频繁吃糖会影响牙齿周围的环境。

硬碰硬?牙齿真没那么硬

从成分上看,牙齿和骨骼一样,都是高度钙化的,其中牙齿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前文说过它硬度可达5~6,堪比钢铁。不过请千万记得,羟基磷酸钙构成的牙釉质,只是薄薄一层,最厚的地方也只有2.5mm,而牙齿内部的牙本质硬度就大大下降了。如果我们不小心咬到沙子、骨头等硬物,就很可能造成牙劈裂(大约相当于“牙崩了”)。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

除了感到狠狠地被硌了一下以外,牙劈裂的主要表现有牙齿疼痛,咀嚼时不敢用力,冷热敏感,当舌头舔舐牙齿时有粗糙感、发涩感或缝隙感。要特别指出的是,经过根管治疗的牙齿比正常牙齿更容易发生劈裂,因为牙齿少了牙髓提供的营养,牙釉质结构会明显变脆。因此,“杀过神经”的牙齿要常规套上牙冠,把牙齿保护起来,避免劈裂。

劈裂的牙齿必须进行修复治疗,当牙冠少部分劈裂时,如果牙髓未暴露,则可以直接做牙冠进行保护;如果牙齿劈裂的部分较大,暴露了牙髓,可以先做根管治疗,再进行牙冠修复;如果劈裂部分很深,到了牙根部位,则很可能无法保留患牙,需要拔除。所以,大家可千万别逞强用牙齿去干该锤子、开瓶器干的事儿。

前边说的这种明面上的“硬碰硬”,大家通常都会小心避免,但这还不够——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磨损,伤牙于无形

所谓“水滴石穿”,水VS石,尚且能靠日积月累以弱胜强,更别说牙齿经常需要咀嚼的东西并不像水那么柔弱了。

实际上,只要吃东西,牙齿磨损就在所难免,当然如果是吃硬东西,牙齿磨损的进程会大大加快。虽然这种磨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但如果到了让人明显意识到,并感到不舒服的程度,往往已经是比较严重的阶段了。更为糟糕的是,牙齿磨耗磨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要想修复成之前的样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经常吃硬东西,出现牙隐裂的风险更高。所谓牙隐裂,就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裂纹经常会深入到牙本质。牙隐裂是引发牙敏感和牙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吃硬东西是导致牙隐裂的最大诱因。

牙齿的薄弱部分,比如牙尖、牙颈部、磨牙面等,不仅本身抗裂强度低,而且承受正常外力时应力相对集中。当应力超过牙齿最脆弱部分的极限时,便会出现裂纹,甚至形成缺损。

表浅的隐裂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当隐裂发展到牙本质时则会出现遇冷热酸甜敏感的现象或咬合不适感。如果更进一步到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时,则会产生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会急性发作,或者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

磕碰,瞬间让人缺颗牙

牙齿十分怕碰,急诊里牙齿血淋淋的悲剧,大多数都是碰撞产生的。

无论是小朋友的乳牙,还是成年人的恒牙,碰撞导致的外伤都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外伤牙齿的情况千差万别,比如意外摔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等,都可能碰到牙齿。

根据碰撞外力的性质、大小、速度、方向不同,造成的牙齿外伤也有所差别,直接外力如摔倒时大多造成前牙外伤,也有时会因坚硬的牙齿造成唇部外伤;间接外力如外力撞击下巴时,下牙猛烈撞击上牙,通常造成前磨牙和磨牙外伤;较轻的外力仅引起牙周组织的轻微损伤,较重的外力可将全部牙周膜撕裂,牙齿从牙槽窝内脱出;高速度的外力易致牙冠折断,低速度强度大的外力易致牙周组织损伤。一旦出现牙齿外伤,要初步判断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被碰撞的牙齿可能会出现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上边提到了很多术语,大家也没必要去记,只要知道一旦撞坏了牙,会让人很痛,治起来还贵就行了。所以,咱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意外发生。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妙招,万一撞掉了牙,妥善保护好脱位的牙齿并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完全有可能保住牙齿。在外伤后要及时找到并保护好脱出的牙齿。有条件即刻复位(插回去)最好,如果不能立即放回牙槽窝里,建议保存在牛奶或生理盐水中,或含在嘴里,当然要注意不要把牙齿咽到肚子里去了。对于脱位时间较短、保护比较好的脱位牙,现有的口腔医疗技术有可能通过再植术(牙齿复位+固定)“救活”它们。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牙齿虽然看似坚强,其实也有不少弱点,唯有学习口腔健康知识,精心爱护,才能让一口“原装”牙齿相伴更久。

来源:科普中国

欢迎您发表评论: